岭南医家诊治脾胃病临床文献整理及其学术经验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LKYW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岭南地区地理优势独特,广东地区位于岭南地区的核心地域,且其位置处于中国沿海,地势东南低而西北高,居热带和亚热带的气候带之间,夏秋历时较长且炎热潮湿,而冬春历时较短但虽寒不甚。广东的居民患脾胃系疾病较为常见,由于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而他们又多喜海鲜之食物及贪凉冷饮,故一旦脾胃病变,则较为缠绵难愈。脾、胃病主要包括现代医学中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脘痛、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食管反流病等常见消化性疾病,也包括便秘、腹胀、腹痛等肠道疾病。本研究通过对历代岭南地区的中医家对脾胃病诊治文献和案例的收集,重点剖析各家学术思想、临证治验、治则治方和临床方药,并通过临床案例分析验证各家论治思想,为临床辩证论治脾胃病提供经验参考。方法:本研究以跟师学习中的体悟、跟师临证记录、跟师授课等基础,对岭南地区脾胃病诊治思想和经验进行总结、传承和归纳,并对不同诊断方法和用药进行评论和考究。全文主要是采用文献研究与理论评述方法。文献研究主要是包括文献的查找,资料的收集、鉴别、汇编等。通过查阅文献,收集和整理岭南地区各类医药文献和书籍,归纳总结各医家对脾胃病的学术思想。重点参考《岭南医徵略》、《广东中医育英才》、《岭南中医药名家》、《岭南医籍考》等论著查找医家医著,并根据所提供的线索进一步查阅地方志、医家原著以核实、补充现有资料的不足,然后进行归纳整理。理论评述法是在原创资料基础上,采用归类分析、传统阐释、临证解读、相关对比等方式,对岭南医家诊治脾胃病学术经验进行评述,探讨岭南医家诊治脾胃病学术思想及其临床价值。对于资料收集汇编整理方面,包括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8月版;宋代刘昉《幼幼新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年版;元代释继洪《岭南卫生方》,中医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明代熊宗立《名方类证医书大全》,中医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王纶《明医杂著》,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版;张继科《三合集》,海南出版社,电子书;清代何梦瑶《医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年版;刘渊《医学纂要》,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年8月版;陈复正《幼幼集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版;潘名熊《评琴书屋医略》及《叶案括要》,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年10月版;卢朋著《四圣心源提要》,民国21年9月(1932年)版。近现代广东医家选择,是有文献资料可查的广东地区医家,包括外省籍贯但主要在广东发展的医家。参照国家卫生部、人事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了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广东地区名中医名单,参考临床中医家丛书、岭南医学史等相关书籍以及大量的参考文献,他们公开在刊物著述发表有关脾胃病诊治学术经验,选择其中对脾胃病具有系统论述及鲜明见解的名老中医,将其诊治脾胃病文献资料及学术经验进行汇编。具体方法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采用文献综述法,介绍近代岭南医家对于脾胃病的研究进展。第二章主要是当代岭南中医家对脾胃病的研究进展,通过文献收集、整理和总结各医家的思想而进行评述,包括对脾胃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不同证型的脾胃病的治则治方、治法治则,最后还总结了岭南地区对脾胃病诊治的特色和学术思想。第三章至第五章主要采用文献综述法,按照年代顺序从古至今阐述岭南地区脾胃病的相关文献著作和著名医家对脾胃病的诊治进展,并进行分析与评述。第六章是在前三章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典型案例127例,通过数据分析建立岭南地区脾胃病信息库,进行患者基本信息分析、证状分析,治则治法规律和用药特点等,并对数据进行差异性统计分析。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了解岭南地区脾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和方药,及总结了常见中医脾胃病论治。最后在附录部分展示本论文涉及的元明清时期文献的书影,包括脾胃病的病因病机、脾胃病的治疗原则、脾胃病的辨证论治及方药等。结果:早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提出了脾胃的生理功能、病因病机、治疗与预防,已为脾胃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东汉时期,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阐述了脾胃病的辨证论治纲领,为脾胃学说临床证治奠下基础。到了金元,李东垣创立《脾胃论》,确立了脾胃学说,并开创了脾胃内伤的理论。明清时期由于温补学派及温病学派的崛起,使得脾胃学说高速发展。明代医家极其重视顾护脾胃阳气,多以李杲为宗,张景岳以李东垣的脾胃论为基础,强调在辨证论治方面应注重脾胃和肾命阳气,重视先后天,而善用甘温之药,突出了脾胃和肾命,尤其是肾命,深入了命门理论的研究。张的学术观点影响了清代岭南医家,包括谢完卿、刘渊和黄岩,他们在诊治脾胃病时都重温补,与当时何梦瑶主张不偏执的学术思想形成强烈的对比。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既继承了李杲补脾升阳的学说,又阐述了脾胃分治的理论,首创胃阴辨治。清末岭南医家潘名熊则是岭南温病学派的代表性人物,继承了叶天士的学术思想,对其诊病用药经验等进行发扬,并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撰写调养脾胃论。到了近代,由于西方医学的传入,部分医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法,用现代科学方法探究脾胃病。近现代岭南医家在脾胃病诊治方面以中西医结合为主,他们在诊疗时多利用西医的仪器帮助检查及作手术治疗,以提升治愈率。我国最早可查找的岭南地区脾胃病的诊断和治疗文献见于晋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诊断手段的进步,脾胃病的诊治在清代发展迅速并为现代中医药诊治脾胃病奠定了良好基础,涌现出多位名家医师,促进了中医药诊治脾胃病在现代的发展和升华。晋代是脾胃病发展的初期,其代表医者以葛洪为主并推崇“气功养生”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此外,按摩、推拿和针灸也是当代治疗脾胃病的特色之一。到唐代时期,医者通过辨识脾胃病发病之病因选择药物治疗。宋代的医家对脾胃病的病因病机进一步深化研究,使脾胃病的诊治有了更系统和完整的治理体系,按照病机症候对症下药,尤其是在诊治小儿脾胃病,还加以指纹诊察。元代的医者从患者所在地的环境位置和饮食习惯探究脾胃病的成因,从而找到防治方法。明清时期岭南地区脾胃病诊治的发展为一大突破时期,明清医家总结前人的经验,对脾胃湿热病证进行了系统阐述,包括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用药等方面突出脾胃在湿热病中的中心地位,促进了脾胃湿热证理论的形成。岭南医家不但通过辩证治疗形式进一步阐述脾胃病的病因病机,同时科学、合理用药,涌现了众多优秀医家。各医家均形成自己的特色理论和临床经验,为现代中医诊治脾胃病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近代岭南医学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文化结构改变,出现了不同科属、别具一格的岭南医家学术流派,改革开放多年来,国家经济富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医药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使当代岭南的医学出现了百花争鸣的繁荣局面。近代岭南医家在脾胃病诊治的学术思想体系呈现综合性强、以中西汇通为主的特点。从文献统计和历代发展历程来看,岭南地区的脾胃病发展经历了环境湿热、饮食湿冷、情志的因素导致脾胃病多发、脾胃气虚和湿邪蕴结。根据近代医者对岭南地区脾胃病的阐述,其主要由自然环境、饮食习惯、心智情感和伏邪等因素造成,多数可以分为气机郁滞、脾虚胃弱、湿热蕴结、气滞血瘀等证型,发病部位集中脾、胃、大小肠并涉及到肝肾等,而对于不同证型的脾胃病也应相应用药,其治疗原则包括病症判断、药物适用、舌脉观察、合理用药等。总体归纳岭南地区脾胃病治疗的思想包括“善于辨证,明确病机”、“立足实践,灵活组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而发展到现代,脾胃病的诊治不断传承了古代医家的精华,同时逐渐发展成具有自身特色和创新理念。通过对127例案例的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大多数患者都存在胃绞痛、大便异常、胸闷、反酸、腹胀等证状,其治则治法多以疏肝解郁为主,疏肝理气为辅;在方药使用上多用陈皮、白术、党参、茯苓、黄芪、山药半夏、甘草、柴胡、贝母、砂仁、神曲、薏苡仁、白芍、郁金、金钱草、当归等,且药性多为寒性和平性。所选取的15例脾胃病典型案例能充分代表岭南地区常见、多发的脾胃病病情,从其病因病机、病证特点、用药指导和预后防护等方面能发现其中具有岭南医家特色,可为我国中医药治疗脾胃病诊治提供临床经验参考。在整理多位名家医师对脾胃病的诊治经验中发现,各自的诊治手段、用药特色和预后护理指导等,充分体现了我国岭南中医名家的治理脾胃病的特色,各医家在脾胃病的治疗上求同存异,即继承了前辈经验和理论精华,又创新了自家思想,丰富了中医药治疗脾胃病临床上的研究。附录收录论文中涉及的文献书影13张,依次是释继洪《岭南卫生方·中卷·真方不换金正气散》书影、释继洪《岭南卫生方·中卷·嘉禾散》书影、王纶《明医杂著·卷二·泄泻》书影、何梦瑶《医碥·卷二杂症·痞满》书影、潘名熊《叶案括要·卷四·噎膈反胃》书影、潘名熊《叶案括要·卷四·肠痹》书影、潘名熊《叶案括要·卷六·痢》书影、潘名熊《叶案括要·卷七·胃脘痛》书影、潘名熊《评琴书屋医略·卷一·泄泻》书影、潘名熊《评琴书屋医略·卷一·痢》书影、潘名熊《评琴书屋医略·卷二·噎膈反胃》书影、潘名熊《评琴书屋医略·卷二·腹痛》书影、潘名熊《评琴书屋医略·卷二·呕吐》书影。各书以图片的形式增强对岭南医学的直观认识。结论:我国对中医药治疗脾胃病的研究历史悠久,目前已基本形成当地特色。岭南地区具有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因素,导致脾胃病证状呈现“湿热”状,本文总结和归纳的是岭南地区名老中医家对脾胃病的诊治的手段及方药,然而多位医家在诊治脾胃病方面具有各自特色和创新。不同证型脾胃病具有对应的治则治方和组方用药,需要在充分辨析证型的基础上,建立合理治疗方案。但总体而言岭南地区脾胃病都具有以下特色:首先,岭南地区环境多湿热,当地人容易因湿热导致脾胃疾病;其次,脾胃与其他脏器具有重要的相互关系,在治疗过程中应重视脾胃升清降浊功能和脏腑气血阴阳的辩证思想;最后,在用药方面各医家都有自己常用、擅用的方药,但各药材均少用燥热类、而喜寒凉及平性。各医家在脾胃病的治疗上求同存异,即继承了前辈经验和理论精华,又创新了自家思想,在中医药治疗脾胃病临床上具有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速率令世界瞩目,然而高耗能、低附加值、产能过剩、环境污染使得政府不得不面对产业升级转型的压力。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6年提出“以能源的
C2B模式是消费者主权时代的一种新兴电子商务模式,也是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发展和创新的必经阶段。本文主要给出一个较为完整的C2B电子商务模式的本质描述,继而探讨了C2B模式
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出版业得到重塑的同时,获得了新一轮的发展。本文就数字出版时代对传统编辑的现状进行剖析,从而为其思维转型发展提供指导性的建议。
提出了一种用于SSB数字接收机的软件自动增益控制系统(AGC),这种软件AGC集成在数字接收机的DSP系统软件中,大大降低了电路设计复杂度和成本。这种软件AGC还可以方便地进行放
未来国际教师教育的体系必将朝着一体化方向演进,并逐步实现从职前培养到职后培训的重心转移。参照发达国家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特点及趋势,对我国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弊端进行
针对电子商务环境下双渠道供应链终端的价格竞争,传统零售商以增值服务投入增强自己的竞争优势。本文研究、比较分析了增值服务投入下Stackelberg和Bertrand两种非合作博弈。
<正>一九七五年湖北云梦睡虎地一千一百五十五枚秦简的出土,提供了汉字由篆书到隶书演变过程中,具有日常实用意义的手书墨迹的真实样板,解开了汉字史和书法史中困扰人们思想
<正>一、研究背景教师专业发展事关教育改革的成败,新一轮新课程改革的推动,必须建立在教师专业发展之上。可见,加快高中教师专业发展在当前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高中教师
会议
高考现行的少数民族加分政策随着社会主义进程的不断加深,出现了许多的新状况,例如"搭便车""更改个人民族信息",导致了社会矛盾的加剧。笔者运用个案研究法,深入了解现行高考
木心散文中采用了较多小说叙事手法,使其具有独特的形式风格。从叙事学角度入手,分析其中的叙事技法和叙事视角,以及木心散文通过这些叙事策略所收到的艺术效果。叙事技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