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鲁·马松30年代绘画中暴力主题研究

来源 :四川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xcvbnmzhao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二十世纪初,战争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伴随工业文明时代的启蒙运动及时代提倡的理性价值,新的思想所埋下的副作用让西方文明进程遭受震荡。受到冲击的知识分子开始怀疑自身所处的文明,在对战争和人类现状的反思中,部分知识分子站在了反现代主义的立场。对现代文明、科技和社会进步抱有怀疑的敌对的态度,他们试图用心理学领域对无意识的新的研究成果、古希腊神话的酒神精神甚至从原始人类宗教仪式中寻找思想资源来对抗现代文明。在艺术领域,尤其是超现实主义呈现了此时青年艺术家的价值取向和精神态度。在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群体中,安德鲁马松作为早期超现实主义运动的参与者,有深厚的文学、哲学修养,曾被同时代艺术家评价为超现实主义群体中最有学养的艺术家。在马松的艺术生涯中,除了他早期引人注目的“自动主义”绘画,以及使用综合材料的创作(这启发了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波洛克创作他的“行动绘画”)以外,在一战后移居到西班牙的一段时期,期间创作《大屠杀》系列的作品像是他艺术生涯的一场溢出,同时在创作了三年后又戛然而止;同时因为在对政治与艺术关系的看法上与超现实团体不合,离开布列东为首的主流团体后,自身的艺术观念和创作风格突变,不再创作是字面意义的“自动绘画”,而是从一战经历的战争体验、尼采式的哲学体会(当时法国流行的两种对尼采哲学的接受方式:权力意志和体会挣扎)以及从古希腊生活中提取对抗现代文明和理性的精神资源。关于马松绘画的这些不寻常的变化,都构成了二十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超现实主义里重要的历史现象,对马松这段时期艺术的理解和阐释,或许可以对整个超现实主义艺术的肌理有更清晰的把握。《大屠杀》系列、与巴塔耶合作的图像与文本相对照的《阿塞法尔》系列、“米诺陶迷宫”等题材,成为马松这一时期创作的主题。在这些主题的创作背后,有马松自己的参战经历、同时代哲学家的思想底色,以及“持异议的超现实主义者”与主流超现实主义团体之间的观点冲突甚至有上世纪初女权运动与男性身份焦虑的背景等。通过对马松艺术生涯节点的观察,去挖掘整个超现实主义运动的内部张力和其团体内部思想的复杂性。
其他文献
出手前看看卖家资料    现在的论坛几乎都开设有注册用户交易区,打开并进入你所在论坛的交易区后,点击打开自己感兴趣的帖子,在准备下手前看一看卖家的注册时间是否和发帖时间相隔不久(如图1),通常注册时间和发帖时间相距太近的帖子都有广告嫌疑。
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优秀的设计当然值得推崇,可惜并非所有的设计都是有效且实用的,而鸡肋一般的设计永远都是消费者不愿触碰的地雷。知己知彼则是购买产品时对鸡肋设计避而
【摘 要】我们做教师的不能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让他面对明天的未来这种尴尬的境地“要求教师要有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调整的能力!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实践——学习——反思——研究——总结——实践"的自我培训的基本模式,系统性的,习惯性的反思,认识自我,超越自我,我们的自身素质和能力就会得到不断的提升!  【关键词】中职 教师 学习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摘要:近年来,在高职院校中,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时有发生,并且呈现上升的趋势。如何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危机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做到早识别、早预防、早干预,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中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危机、对策  中图分类号:B844.2  项目来源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4年规划课题《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的归因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14G301  1、
本文介绍了我院利用校园网创建多媒体教学网络信息资源系统,整合教育信息资源,实施网络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的情况.多媒体教学网络信息资源系统的核心是教学信息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