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的隐性精神批判研究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gima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学者苏珊·朗格曾经说过:“艺术即人类情感的表现方式。所有艺术的创作都是为了突出人类情感的表现知觉,而这种创作的符号是让我们用感官去感受我们想象的,而它所表现出来的一切即人类的情感。”在油画创作中也同样如此,不管是传统的绘画还是新生代的绘画都体现了画者本身的情感。但是,在传统的绘画中,主体(即绘画者)总是以一种“全能的上帝”视角来把握画面的氛围和整体意象,从而使画面形成一种显性的氛围。而在新时期的油画创作中,画家们却把这种对画面明显的影响逐渐隐退,形成一种“不在场”的主体感,表达了对现实工业社会中人性精神流失的质疑乃至于批判,这就是油画的隐性精神创作。而本文主要对油画创作的隐性精神批判进行研究,对当下油画创作的新发展方向进行系统阐释。本文的主要观点是:新时期油画创作在外来艺术思潮的影响下注重个人油画的精神诉求,并出现了隐性精神的表达。这种表达方式以“不在场”的主体、视觉图像意义的消解等为表现方式,注重对现实的批判和自我群体的质疑。因此,本文的研究内容是:第一章阐述了新时期油画创作人性的回归问题,包括二小节,第一小节阐述了新时期油画创作人性回归的原因,第二小节简介新时期油画创作人性回归的表现(包括“神性精神”回归到“人性精神”、普通大众成为油画表现的隐性主题);第二章阐述了油画创作中“隐性精神”的表现方式,包括三个小节,“不在场”的主体、视觉图像意义的消解以及“意象”的模糊与不确定性等;第三章阐述了油画创作中“隐性精神”呈现的批判意味,包括二个小节,即对现实的批判、对自我主体或群体的质疑;第四章阐述了我的油画创作与审美体验,包括情感与图式的结合以及油画创作的隐喻精神表现两部分。
其他文献
搞艺术的人一般都比较放得开把追求爱与美当做自己的使命。青海挨着甘肃的地界,有个北山林场,算得上是个艺术村,两省的画家都爱去那里写个生什么的。当然了,他们去的时候,一般都带着几个学生,其中总有那么一两个漂亮姑娘。  “男人的内心,一面是一堆闪亮的星星,另一面是一堆污秽的混合物”——林画家的嘴上总是挂着这么两句话。从哪本书上看来的,他已经忘了。他想,说得对啊,就像我在画画的时候纯洁无比,可是难保见了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