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Zn-Y合金中纳米共准晶的半固态形成及生长机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instein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准晶增强Mg-Zn-Y合金拥有比较高的强度的同时,保持了较好的延伸率。为了开发更高强度的准晶增强Mg-Zn-Y合金,调整准晶I-phase在a-Mg基体上的分布状态是一个可行的方案。本文的研究目的为细化(I-phase+α-Mg)共准晶的层片间距,确定获得纳米(I-phase+α-Mg)共准晶的临界条件,并研究纳米(I-phase+α-Mg)共准晶的形态,界面和热稳定性。本文细化共准晶的技术方案为,采用半固态处理重新熔化(I-phase+α-Mg)共准晶,快速冷却获得纳米(I-phase+α-Mg)共准晶。具体为:1)研究准晶增强Mg-Zn-Y合金在半固态等温处理中组织的演变规律;2)研究不同冷却速率对(I-phase+α-Mg)共准晶组织的影响,获得纳米(I-phase+α-Mg)共准晶形成的临界条件;3)研究纳米(I-phase+α-Mg)共准晶中I-phase的形态,I-phase与a-Mg的界面,位向关系;4)纳米(I-phase+α-Mg)共准晶的热稳定性。研究表明,铸态Mg-6xZn-xY(x=0.5,1)合金组织在半固态等温处理过程中,固相α-Mg内部的小液池发生Ostwald熟化和合并粗化,固相α-Mg球化过程非常缓慢。挤压Mg-6xZn-xY(x=0.5,1)合金的半固态等温处理过程中,固相a-Mg晶粒粗化,即Ostwald熟化过程和合并粗化共同进行,粗化速率则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液相率越高,固相a-Mg粗化的程度越低,球化过程越快。冷却速率v越大,凝固后形成的(I-phase+α-Mg)共准晶层片间距λ越小,二者满足关系式:λ=12.0771/v-0.0185。纳米(I-phase+α-Mg)共准晶产生的临界条件介于60℃水和40℃水冷却之间。纳米(I-phase+α-Mg)共准晶中的准晶相的生长形态为多面体棒状,其晶格结构为简单二十面体,且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晶格畸变;准晶相I-phase和α-Mg具有如下位向关系:(120120)||(1010)α-Mg和(111211)||(0111)α-Mg。准晶相I-phase与α-Mg的界面为半共格界面,错配度δ≈0.06,并且(111211)||(0111)α-Mg ||相界面。层片细小的(I-phase+α-Mg)共准晶在350℃下的热稳定性好,层片间距随保温时间的延长不发生粗化,因此准晶相可在后续的热塑性成形过程中避免粗化,达到碎化成细小颗粒的目的。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采用Tersoff-Brenner函数研究了含氟等离子体(F原子、SiF分子和Ar++F)与SiC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入射F原子的能量、入射角度、样品温度以及
近年来,水性环氧树脂涂料以其无毒、无味、不燃、无溶剂排放、施工简便等优点而成为环氧树脂涂料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其中单组分环氧涂料由于具有操作工艺简化、易于实施、环
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中一种很活跃的化学组分,在环境中起到天然有机配位体和吸着载体的作用。它们普遍存在于土壤中,能影响到土壤中微量无机物及有机污染物的迁移活性和环境行为。研究发现,DOM含有的羧基、羰基、氨基和羟基等活性功能团,可以与水体、土壤和沉积物通过离子交换、吸附、络合、螯合、絮凝、沉淀、氧化还原等一系列反应,影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经济技术进步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阶段。城市的兴起与扩大,特别是人口的剧烈增长和工业的发展,水安全问题也相伴而生。崇明
随着化石能源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不断消耗,以及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断加深,当今世界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人们通过寻找新型能源来解决这两
钛合金的热氢处理技术就是通过氢的可逆合金化作用,改变钛合金的微观组织,从而有效地提高钛合金的加工性能和使用性能。本文通过X射线衍射仪、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