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心力衰竭是一组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心血管综合征,是多数器质性心脏病病人几乎不可避免的结局。心脏病人一旦出现心力衰竭,三年的死亡率约为60%。心力衰竭迄今仍是公共卫生重大问题,严重危害心脏病人的身心健康。在中国,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年龄40岁以上男性和女性的主要死亡原因,并且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一旦患有心脏病就应警惕心力衰竭的发生。现在使用的心力衰竭早期诊断的检查不是属创伤性就是不宜对老年性患者使用;因此,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如何寻找更先进的手段进行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
肾上腺素受体(AdrenergicReceptor,AR)介导的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s,CAs)效应,在心血管功能调节中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心肌β1-AR密度可能是心力衰竭(特别是早期心力衰竭)有价值的诊断指标。但由于测定心肌β1-AR必须行心肌活检或借助PET等昂贵仪器方可进行,严重制约了研究的开展。近来研究表明外周血淋巴细胞β2-AR密度的变化能动态反映心肌β1-AR密度的变化,且两者的相关性良好。淋巴细胞β2-AR作为间接反映心肌β1-AR的指标在临床科研上被广泛应用。外周血淋巴细胞β2-AR密度的测定主要采用放射性配基方法,该方法须使用核素,对人体及环境均有害;而且该法存在非特异性结合等问题,需要寻找更新的检测手段。
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是在PCR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高度灵敏的核酸定量技术。与传统的PCR相比,实时FQ-PCR更加快速、灵敏,并能有效地减少实验过程中产生污染的危险。目前实时FQ-PCR技术已在医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尤其在病原检测和基因表达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研究中,我们构建了含β2-ARcDNA的质粒,并以β2-ARcDNA的质粒为参考标准,建立了实时FQ-PCR技术定量检测β2-ARmRNA的检测方法。同时以外周血淋巴细胞为研究模型,分别观察心功能正常和临床期心力衰竭老年病人β2-ARmRNA含量的变化,并与常用的心功能指标心脏射血分数(EF)相比较,明确其作为心力衰竭诊断标准之可能性。若有可能,这将对心力衰竭诊断尤其是心力衰竭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目的1.建立实时FQ-PCR检测淋巴细胞β2-ARmRNA的方法并检验其可靠性。
2.用实时FQ-PCR法测定心功能正常及临床期心力衰竭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β2-ARmRNA。
3.观察淋巴细胞β2-ARmRNA含量与心功能分级及心脏射血分数(EF)相关性,评价淋巴细胞β2-ARmRNA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
研究方法:1.样本收集:抽取20例心功能正常病人和45例临床期心力衰竭病人外周血10ml,分离收集淋巴细胞,计数后置-70℃冻存。
2.用SPECT对上述病人进行心脏功能测定,计算出其EF。
3.构建含β2-ARcDNA的质粒,建立实时FQ-PCR检测β2-ARmRNA的方法。
4.样本处理:同一批PCR扩增的样本,先提取总RNA,再将总RNA逆转录成cDNA,然后用建立的实时FQ-PCR法对cDNA进行定量。
5.数据分析:根据检测结果,评价β2-ARmRNA含量与心功能分级和EF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1.构建了含β2-ARcDNA的质粒。
2.建立了实时FQ-PCR检测β2-ARmRNA的方法:模板浓度与可检测到的荧光信号的循环阈值(Ct)呈负相关,其相关系数r为-1.00。
3.心力衰竭患者淋巴细胞β2-ARmRNA含量为3567.91±3212.03cps/106cell,EF(%)为36.07±8.96,与心功能正常病人淋巴细胞β2-ARmRNA含量(34973.30±15658.31cps/106cell)和EF(%)(62.20±4.96)相比较,两者均显著降低(p<0.01)。
4.心衰患者心功能愈差,β2-ARmRNA含量降低愈明显,EF降低愈显著(p<0.05)。
5.所有标本的β2-ARmRNA含量与EF显著正相关(r=0.879,p<0.01),心力衰竭患者β2-ARmRNA含量与EF显著正相关(r=0.714,p<0.01)。
结论:1.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实时FQ-PCR法检测β2-ARmRNA方法。2.心力衰竭患者淋巴细胞β2-ARmRNA显著低于心功能正常对照组;淋巴细胞β2-ARmRNA含量与EF呈正相关。
3.淋巴细胞β2-ARmRNA含量可作为诊断心力衰竭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