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草原资源大国。草原畜牧业是我国畜牧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加强草原保护建设是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牧区繁荣和边疆稳定的需要;是建设现代农业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目前草原的突出问题是草原畜牧业发展与草原生产能力不协调,草原生态退化面积迅速扩大,严重影响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牧区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草畜平衡,从根本上扭转草原生态退化的局面,促进草原牧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运用定量定性相结合、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等方法,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是对目前我国主要牧区草原的草畜平衡状况进行了估算;二是对未来5年主要牧区省份草畜平衡情况进行了预测,提出了不同增长速度下草原载畜量的供需缺口;三是对草畜平衡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四是在已有分析的基础上,对实现草畜平衡可能的政策途径进行了分析评估,并提出了在牧区通过补贴限制牲畜头数、加快牧区劳动力转移等政策措施。 我国草原资源总量大而人均少,类型多而分布广;产量低,生态脆弱。近十几年来主要牧区草原退化严重。开垦、人为破坏和超载过牧是主要退化原因。草原建设速度赶不上退化速度。 草原畜牧业在我国畜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二十年来,牲畜头数增幅下降,畜产品产量却保持了较高的增幅;牲畜结构和产品结构都在顺应市场需求的方向变化;草原资源对牲畜增长速度已开始产生制约作用。 草畜平衡是保护草原资源和促进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未来几年草畜平衡任务十分艰巨。草畜平衡是一种理念,是发展战略和发展道路,也是一种制度。假定草原牧区理论载畜量不变,牲畜幅度与前几年大致相当,2010年天然草原理论载畜量只能满足约一半的需要量。 人口、牧户收入和生产规模以及市场和技术因素等是草畜平衡的重要影响因素。牧区人口的增加对草原理论载畜量的增量有明显的负影响,人口增量每增加一人,载畜量的增量减少接近8个羊单位。牧户收入对人工种草和草原围栏建设有显著影响。牧户生产规模对草场围栏、棚圈建设和人工草地等建设有较明显的影响。牧民的文化程度和市场价格影响牲畜存栏规模。 实现草畜平衡政策途径各有利弊,需统筹考虑,配套使用。对牧区来说,适度限制牲畜头数、加速牧民劳动力的转移应当作一项重要措施摆上议事日程。牧区还要结合禁牧休进行人工种草。舍饲半舍饲与三元种植结构调整相结合是半农半牧区实现草畜平衡的主要途径。草原承包制的完善、草原管理和牲畜饲养技术水平的提高也能促进草畜平衡。 本文的政策建议:一是完善草原承包制,从根本上调动牧民促进草畜平衡的积极性;二是启动限制饲养补助试点,直接降低草原负荷;三是加强牧民的培训,促进牧民向非牧产业的转移;四是扩大人工种草面积,提高牧草产量;五是在半农半牧区积极推进草田轮作和三元种植结构调整,增加专用饲料生产;六是大力促进生产方式转变提高舍饲半舍饲饲养比例;七是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牧民就业创造条件;八是大力推广草原管理和畜牧业适应技术,提高草原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