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氟噻酰菌胺(试验代号:C-13)是南开大学自主研发的新型噻二唑类植物激活剂,化学名称为:N-(3-氟-4-甲基苯基)-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酰胺,研究其诱导抗病活性和作用机制对验证该类药剂的筛选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苯并噻二唑(BTH)和噻酰菌胺(TDL)为对照药剂,以氟噻酰菌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药剂对水稻稻瘟病菌(子囊菌)、水稻纹枯病菌(担子菌)、黄瓜灰霉病菌(半知菌)和烟草花叶病毒(植物病毒)的保护、治疗和诱导作用以及生理生化机制和药剂诱导前后PR蛋白的变化,测定了其对22种田间常见的病原菌的离体抑菌活性、对水稻稻瘟病菌(Phyricularia grisea)不同生长阶段的作用方式以及对烟草花叶病毒的直接抗病毒活性和体外钝化作用,并在生理生化层面上研究了诱导抗病性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氟噻酰菌胺对水稻稻瘟病菌、水稻纹枯病菌、黄瓜灰霉病菌和烟草花叶病毒无保护和治疗活性;但其诱导作用在防治水稻稻瘟病菌、水稻纹枯病菌、黄瓜灰霉病菌、黄瓜炭疽病菌和烟草花叶病毒的危害上表现与BTH和TDL相当;氟噻酰菌胺诱导处理后能提高水稻植株、黄瓜植株和烟草植株体内的抗病相关的酶如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试验结果显示,氟噻酰菌胺诱导处理在水稻、黄瓜和烟草体内均产生了分子量在20-25KD的特异性PR蛋白。离体试验发现,50μg/ml氟噻酰菌胺对测定的22种田间常见植物病原菌大多数没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离体条件下,氟噻酰菌胺对水稻稻瘟病菌的病害侵染循环周期中多个生长阶段和侵染过程如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无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稻瘟病菌附着胞的形成无显著的影响,但该药剂能够延缓稻瘟病菌菌丝在寄主植株体内的扩展,阻止病斑的形成。氟噻酰菌胺对烟草花叶病毒无直接的抗病毒活性和体外钝化作用,但能诱导烟草植株产生对TMV的抗性。
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氟噻酰菌胺的抗病活性和发挥药效的作用方式符合植物激活剂的作用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