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是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发展的,国际上主流的跨国公司理论要么是基于发达国家的企业国际化实践,要么是基于发展中国家20世纪70年代的实践,因此总结基于我国背景的跨国公司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国际折衷理论认为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的具备构成了跨国经营的充分条件,从而把跨国公司看作是“优势利用和扩张的结果”。而实际上,企业跨国经营活动本身也会给企业带来优势,企业跨国经营的实质在于保持和发展优势及寻求新的优势,就是说,企业跨国经营是获取优势的手段。特别是对于我国跨国公司而言,如果仅看到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开展跨国经营活动,而看不到跨国经营活动也是取得优势的重要途径,就有可能丧失机会而在国际化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从动态的、长期的角度看,我国企业还不能仅仅停留在利用传统优势上,更多的是要着眼于未来,通过跨国经营以获得和利用更多外国资源并同国内资源进行配合、重组以获取新的经营优势,而经营优势中的所有权优势才是企业跨国经营的必要条件,内部化优势并不是企业进行 FDI的必要条件。本文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在当今动态复杂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跨国公司拥有何种所有权优势以及如何进一步增强这种所有权优势? 本文通过对国际主流跨国公司理论的回顾与评析,试图从企业内部技术能力动态累积的角度来探索我国企业跨国生产的理论依据,构建了基于我国背景的以知识为基础的跨国公司技术能力所有权优势理论体系。本文所定义的技术能力是一种广泛的技术能力,它包括:掌握科学的和工程学的知识和计划的能力;企业在操作和生产中有效运用这些知识以产生优质产品的能力;当引进新产品或新工艺时,有效地保持生成优质产品过程的能力;在工程学设计和科学知识等公共知识之外形成组织惯例中隐性知识的能力。本文分析了企业内技术能力的演进机制,技术能力是企业特质性学习的结果,企业的默示能力则决定了企业技术能力的特质性,同时企业技术能力的演进遵循一个特有的路径。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我国跨国公司积累企业技术能力的实践探索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我国跨国公司技术能力的演进特点。最后,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企业技术能力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与障碍的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增强我国跨国公司的技术能力所有权优势实现我国跨国公司的持续成长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