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木APMP制浆废液污染特性与生物脱色机理研究

来源 :天津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iuxiao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随着速生材高得率制浆技术在中国的不断发展,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高得率浆厂一般没有化学药品回收利用设施,制浆和漂白过程中木材溶出物全部进入废液,使得高得率制浆废液具有固体含量低、色度高、含有多种生物毒性物质等特点。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将对废水接受体系造成严重的污染。本论文重点考察以杨木APMP为代表的高得率制浆废液的污染特性以及其生物脱色机理,对于推动阔叶材原料化机浆生产过程污染控制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研究了杨木APMP化学浸渍过程中NaOH用量、H2O2用量、化学浸渍温度以及保温时间对废液污染负荷的影响,发现NaOH用量对废液色度和CODCr影响显著,是木片中有机物溶出的决定性因素;H2O2用量增加也会使得废液中溶出物增加,但是影响相对较小,而且H2O2对废液具有减色作用。为降低废液的污染负荷,在保证成纸质量的条件下,应减少化学品的用量。杨木APMP制浆废液中污染物的特性研究表明:分子量大于30000的级份和分子量小于2000的级份,是造成废液色度和CODCr的主要物质,这两者对废液色度和CODCr的贡献率分别为89.16%和81.33%,但是从污染物发色力角度看,发色力最大的是分子量大于30000的级份;GC-MS检测到废液中的低分子量组分主要是脂肪酸类,占检测物质的57.13%。废液中的主要发色基团为紫丁香基、醌型结构、-C=O、乙酰基等,这主要由于化学浸渍条件下,小分子量的木素组份、酚类的溶出,而且木素在制浆过程中会产生新的发色基团;同时由于碳水化合物的降解反应脱除乙酰基,这些发色基团的溶出都会造成废液色度的提高。杨木APMP制浆废液经白腐菌处理后,CODcr下降显著,至第6天时达到最高去除率,之后由于菌种的自溶使得CODCr有所反弹;色度的去除趋势与CODcr相似,但是不如CODCr下降显著.废液CODCr和色度去除率与菌种的生长曲线基本相关。经白腐菌处理后,废液中污染物的种类和含量明显减少,由此表明烯烃、酚类、醌类、脂肪酸、苯基酸类化合物等大量发色有机物的生物降解是废液色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护士对急腹症患者的预检分诊及护理水平,并评价患者的满意程度。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1年5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腹症患者500例,按就诊时间将患者分为培训
目前卫生填埋仍是生活垃圾的重要处理方式。准好氧填埋技术因具有填埋结构简单、垃圾降解速度快等优势而成为目前生活垃圾处理处置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开展了回灌型准好
本文提出以场景研究、技术选择、系统功能性设计、系统性能化设计的方式,构建高速公路智能设施,逐步提升智慧应用。
冠心病从胆论治探析朱玉针灸系(730000)关键词冠心病,胆,胆心同病冠心病临床多属虚实夹杂或本虚标实之病,其发病所涉及的脏腑多为心、肝、脾、肾。在冠心病发病所影响的诸脏腑中,不可忽视
《文史杂志》2011年第2期刊有积多先生《几首趣诗例释》一文,颇有趣味。但其中所引徐文长咏雨伞诗谜,不知据何文献?就笔者所见资料,此诗应为元代著名回族诗人萨都刺的作品,题目为
随着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电压等级和输送容量的大幅提升,其拓扑结构中的桥臂串联子模块数急剧增加,使得整个换流阀的控制系统更加复杂,子模块电容电压均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AT)和D二聚体(D-D)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58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41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浆vWF、AT和D
本文针对福州地区某个前期已安装20k W光伏的屋顶发电项目,利用美国NASA气象网站的气象数据,应用HOMER软件和Matlab仿真生成该地区的全年风速和太阳光照强度曲线,考虑离网和
目的改进多发伤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护理资料。结果气管插管率76.8%,深静脉置管率41.6%,手术率78.4%,死亡率32.8%。结论多发伤急救护理中,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微生物在反硝化和吸磷时需要消耗一定的有机碳源。但因城市污水碳源浓度普遍较低,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难以满足同时高效脱氮除磷的要求,因此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