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村到都市的想象:雄安新区小王营村调查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oo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既有信息状态影响着信息的解读方向,人际交往中信息的共享与解读会对其信息接受程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对既有的信息状态带来一定的改变,而不一样的信息状态会产生不同的都市想象。本文通过对雄安新区的核心起步区——安新县大王镇小王营村的实地调查,以人际交往为切入点,探讨了小王营村的村民从乡村迈向都市的这一社会进程中,他们对雄安新区这座未来大都市的想象,及人际交往中信息流动对小王营村民的都市想象的影响和信息对这种都市想象下人们态度行为的作用。论文第一章在对关于人际交往和都市想象进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明确了研究的问题并对“想象”和“人际交往”进行了概念的界定。论文第二章对小王营村的都市想象进行了研究设计,并从信息流通和意见互动这人际交往的两方面对想象的生成进行了学理探讨,提出了研究预设,认为作为群体共同的产物,想象是在人际交往中通过信息流通和意见互动生成的,并且会作用于人们的态度行为。论文第三章以田野调查为主辅之以问卷调查,研究了雄安新区建设过程中,乡土社会中雄安新区信息的输入渠道,并结合调查实例,探讨了媒介使用下的人际交往和面对面的人际交往带来的信息是如何被解读从而生成都市想象的。论文第四章探讨了从家庭、乡邻与线上交往等不同的交往方式带来的都市想象。家庭交往的民主性,实现了信息的双向流动,子女对父母的城市信息反哺使他们产了多元的都市想象;家庭日常交往对消费信息的关注,使他们产生了城市高消费的想象。在乡邻交往中,由于乡村社会是基于地缘和亲缘交往的熟人社会,在迈向大都市的进程中,小王营村民人际交往格局和交往习惯的变动、交往身份的迷离及交往对象的异质性等这些交往本身所携带的信息面临的变动,使他们产生了都市是陌生、疏离和异质的想象。而互联网形态的线上交往,让村民们跳出了自己的生活圈,接触到了更多城市的信息,在这种交往方式的作用下,村民们产生了城市是精彩的想象。从乡村到都市是一个过程,从乡村到都市的想象也是一个过程,不同的社会环境会产生不同的想象。论文第五章探讨了处于最严管控时期小王营村都市想的偏向,即认为自己在未来的大都市里面临的挑战要多于机遇,雄安土著未来的生活会很艰难,并从乡村社会的同质交往、意见领袖、乡村舆论压力和村民的媒介素养等方面解释了原因,为日后雄安新区凝聚民意,做好宣传工作提出了对策性建议。论文第六章回归理论,对信息通过人际交往影响乡村居民的态度和行为进行了理论补充与探讨。从内容上来说,小王营村民的都市想象涉及城市的生活、城市的交往等方面,在人际交往中,小王营村民的都市想象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想象,其本身都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变迁下即将失地的农民和都市的关系,值得我们关注和探讨。
其他文献
期刊
数字电视是用数字信号技术进行制作、播出和传送的电视,它是从节目采编、压缩、传输到接收电视节目的全过程都采用数字信号处理的新的电视系统。与传统模拟电视相比,数字电视不
全球二十大集裝箱船公司运力排名(截至2017年11月21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