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团簇和纳米粒子的合成、表征及应用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chh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二十年来,Au纳米粒子以其独特的化学、光学、电子和电学特征,在催化、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新型纳米光子和电子器件等领域中有着很大的应用潜力。纳米Au已有多种制备方法,生物合成方法以其干净、无毒和环境友好的优点成为一种可能的纳米构造技术。将单层保护Au团簇和纳米粒子(monolaycr-protected Au clusters,Au MPCs)自组装在电极上,研究自组装AuMPCs电极界面的电化学性质,有利于促进Au团簇和纳米粒子组装体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应用方面的运用。同时,将纳米Au溶胶负载在载体上制备Au催化剂,是一个十分有应用前景的构造高活性催化剂的制备技术。本文除了采用二相体系法合成Au MPCs以外,着重用生物法合成了AuMPCs,通过在制备过程中调控反应时间和加入粒子的保护剂,初步实现了粒子尺寸大小,尺寸分布和形状的控制。采用循环伏安法、示差脉冲伏安法、电化学阻抗谱技术研究自组装MPCs电极界面的结构和纳米尺度电极界面的电化学性质。提出一种经修改后的溶胶负载法——“逐次浸润”法,将Au MPCs负载在载体上制备用于催化CO氧化的纳米Au催化剂,用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红外光谱对催化剂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其催化活性进行评价。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一.单层保护Au团簇和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自组装电极的制备1.利用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菌号D01)和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licheniformis,菌号R08)作为还原剂,分别以十二烷基硫醇和巯基乙酸钠作为保护剂,生物合成了单分散的Au MPCs。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时间和保护剂是影响纳米Au尺寸、形状和分散度的重要因素,并初步实现了尺寸大小,尺寸分布和形状的控制。2.采用二相体系法分别合成出辛烷基硫醇和十二烷基硫醇单层保护Au团簇和纳米粒子(C8Au MPCs和C12Au MPCs),制备自组装MPCs电极。二.研究自组装MPCs电极的量子化电容充电效应及其界面的电化学性质:1.利用循环伏安法和示差脉冲伏安法研究自组装MPCs在常温下0.1mol·L-1TBAP的二氯甲烷溶液中的量子化电容充电效应,发现Au核平均直径均为1.6nm的C8Au MPCs和C12Au MPC在-0.8-0.8V电位区间内分别有4个和5个明显的量子化电容充电峰。MPCs的双电层电容总的变化趋势为:在零电荷电位(ca.-0.2V)附近最小,随着电位正移或负移电容变大,双电层结构呈现存在分散双电层特征。同时,研究了Au核尺寸对MPCs量子化电容充电的影响,发现随着Au核尺寸的增大,MPCs量子化双电层电容值也变大。2.采用电化学阻抗谱对C8Au MPCs修饰金电极体系的界面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PCs自组装层存在二个界面,即金电极-MPCs层界面和MPCs层-溶液界面;该二界面的界面电容在MPCs的零电荷电位附近均基本保持不变,随着电位正移或负移到一定程度,界面电容发生变化。进一步利用金属岛单电子过程理论讨论了Murray和Chen对MPCs量子化电容充电的理论分析结果,证明电化学阻抗谱也是研究MPCs量子化电容充电效应的有效方法。3.用示差脉冲伏安法研究支持电解质浓度对MPCs量子化电容充电特征的影响,发现支持电解质的浓度影响MPCs量子化充电峰的峰电流和背景电流大小,且明显影响电极“裸”表面-溶液界面的界面电容,但是对MPCs的双电层电容几乎没有影响。4.用示差脉冲伏安法及循环伏安法研究电活性物种二茂铁对C8Au MPCs量子化电容充电的影响,发现溶液中的电活性物种对MPCs量子化电容充电的电流贡献小,表明该界面的电容充电电流可能主要来自于纳米粒子之间的电子传递。三.用于低温CO氧化反应的nano-Au/γ-Al2O3催化剂1.提出一种经修改后的溶胶负载法——“逐次浸润”法,用不同链长的烷基硫醇单层保护的Au纳米粒子(C8Au MPCs和C12Au MPCs)的正己烷溶胶作为浸渍液制备一系列单分散的nano-Au/γ-Al2O3催化剂。2.所制得的Au催化剂前体C8Au MPCs/γ-Al2O3和C12Au MPCs/γ-Al2O3表面Au粒子平均粒径均可控制在2-3nm范围内,且分布比较单一;催化剂活性评价450h(或600h)后,其表面Au的粒径仍主要分布在2-4nm范围内。XPS结果表明,Au的价态是由金属态和氧化态组成的。3.真空干燥温度影响Au催化剂的粒子尺寸和催化活性。随着真空干燥温度的提高,Au纳米粒子的粒径增大。经25℃真空干燥的nano-Au/γ-Al2O3催化剂比经40℃和60℃干燥的有着更高的低温CO氧化活性。4.活化处理温度影响Au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经180-190℃活化处理的nano-Au/γ-Al2O3催化剂比经165℃和250℃活化的有着明显更高的低温催化CO氧化的活性。5.催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2.0wt%nano-Au/γ-Al2O3催化CO完全转化的最低温度为-16℃,在15℃和0℃下CO完全转化的单程寿命分别至少800h和600h,甚至当温度下降到-5℃,催化CO完全转化也能至少恒定450h不变;4.0wt%Au/γ-Al2O3在15℃和进料中含水条件下对CO完全氧化的单程寿命不低于2000h,可见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长期稳定性和强的抗潮湿中毒特性。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讨论了影响Au/γ-Al2O3催化剂活性的可能因素。
其他文献
以某软土地区邻近地铁车站及盾构隧道的双侧深基坑工程为背景,运用ABAQUS数值计算软件对邻近地铁车站及唇构隧道的双侧深基坑施工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双侧深基坑施工过程对基坑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近年来,随着纳米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扫描隧道显微技术等实验手段的应用,特别是随着富勒烯、碳纳米管、纳米尖锥以及石墨烯等纳米结构的不断被发现,利用纳米材料自身特性构建
媒体一直在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变化,变化的是媒体的介质和传播方式,但是媒体的变也“万变不离其宗”。随着数字技术、移动通信等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新媒体,开启了信息传播新时代,翻
报纸
目的探讨依西美坦片治疗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江苏省常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本次研究
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体内的瘤细胞载量,但长期应用常出现耐药,使原先有效的药物失效,肿瘤复发。肿瘤干细胞假说(cancer stem cell hypothesis)
异常网络检测是分析和检测网络中恶意行为的重要手段。如何有效地检测大数据压力下的异常网络流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提出了一种基于协作式的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