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污泥是污水处理后的副产物,其含水率高,组分复杂,固体相中包含许多有毒有害物质,须妥善处理。催化热解具有能源可回收、固化重金属等优点,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污泥处置方法。催化热解前的深度干化过程耗能显著,还会伴随污泥中的部分挥发分析出。同时,已有研究表明一定量的水蒸气会参与生物质热解挥发分发生重整反应促使大分子转化,同时能消耗催化剂表面积碳从而维持催化剂活性等。可见,适度干化的污泥进行催化热解,既经济节能又有利于有机质的高效转化。因此,明晰污泥初始含水率(干化程度)对催化热解的影响机制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催化热解反应解耦的研究思路,在两段式石英反应器上进行不同含水率污泥的热解实验与催化热解实验,收集三相产物并获得对应产率,进而采用紫外荧光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等分析焦油中的轻质组分、重质组分、芳香化合物分布等,通过研究污泥含水率对热解阶段的影响、含水率对重整阶段的影响以及含水率对催化热解过程中氮元素迁徙转化的影响,全面探究污泥初始含水率对污泥催化热解过程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在热解阶段,不同含水率的污泥随着水分的增加,污泥有机质的释放略有增强。含水率相对较低(1.2%-31.5%)时,随着含水率增加,焦油中重质组分平均分子质量增加,轻质组分含量减少,轻质组分中脂肪烃占比减少而芳香烃占比增加,说明发生聚合反应与长链脂肪烃的芳香化,推测是由于水分增加促进了反应体系中高反应活性自由基的生成,从而得到了显著强化;随着含水率进一步增大(31.5%-50.6%),焦油中重质组分平均分子质量减少,轻质组分含量增加,轻质组分中脂肪烃占比增加而芳香烃占比减少,推测是由于聚合反应与芳香化反应均通常通过脱水反应实现,而过多的水分能够起到抑制脱水反应的效果。在挥发分重整阶段,不同含水率的污泥热解,产生的挥发分在10%负载量的Ni/α-Al2O3表面进行催化重整。含水率相对较低(1.2%-31.5%)时,随着含水率增加,催化剂的镍晶格尺寸增加,团聚现象明显,但所产生的焦油全组分芳香化合物增多,轻质组分含量不断增加,其中脂肪烃占比减少而芳香烃占比增加,H2产量显著增加,因此,证明了本研究条件下水蒸气可直接与挥发分反应,消耗重质组分转化为轻质组分,并且促进长链脂肪烃的芳香化。随着含水率进一步增加(31.5%-50.6%),催化剂的镍晶格尺寸减小,团聚现象得到抑制,催化重整显著增强,焦油全组分芳香化合物减少,轻质组分中芳香烃含量减少而脂肪烃含量增多,轻质组分总含量增多,重质组分中平均分子质量减小。污泥中氮元素含量较高,在热处理过程中,氮极有可能转化为NOx、N2O等有害气体,因此本课题进而针对含水率对污泥催化热解过程中氮元素迁徙转化的影响机制开展研究。氮在焦炭中主要以吡啶-氮、吡咯-氮、蛋白质-氮和季氮四种形式存在,水分的增加主要促进其中吡啶-氮的释放。气体中的氮主要以N2的形式存在,来源于NH3与HCN的催化转化,其含量与催化剂的活性密切相关。焦油中的氮主要以含氮杂环、腈类和酰胺类的形式存在。在相对低含水率时,以水分参与重整反应为主,在相对高含水率时,以催化裂解作用为主,二者共同作用使氮元素逐渐向小分子轻质组分中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