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校布点规划之初,学生步行上学和步行安全问题就以成为规划者首要考虑的重点问题。如邻里单位中提出的以500m服务半径将小学布置于社区中心和小学生不跨越城市道路就近上学的基本原则以保障小学生步行上学的安全性。然而,随着学龄人口的变化、对规模经济效益的现实考虑而实施的“撤点并校”政策和对优质教育资源追求的学生跨区择校现象,使得在小学校规划布点的过程中,小学校的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小学生上下学交通距离逐渐增加,这些变化的出现进一步削弱了学生们步行上学的权利和步行安全的需求。步行上学对于提高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降低对私家车的依赖性、缓解车辆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上下学途中的安全则能进一步确保和鼓励学生选择步行上下学。因此,小学布点规划应满足小学生步行上学的需要和对步行安全的诉求。那么,什么样的步行环境才是安全的环境?什么样的小学校布点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学生步行上学的安全隐患呢?基于以上思考,本文中对小学生步行上学安全的小学布点规划进行了重新思考。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小学布点规划及小学生步行上学安全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我国小学校发展历程、规划建设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等。然后,以小学生的行为、心理特征为切入点,从小学生上下学行为活动特征与步行上学安全现状出发,采用调查法、访谈法、分析比较法和统计归纳法等方法,分析影响小学生步行上下学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安全因素、社会安全因素、设施安全因素三方面。最后,将其中较重要的安全影响因子融入小学布点规划的设计中综合考虑,提出基于步行上学安全的小学布点规划策略,具体包括以500m步行距离、划分教育街区形式和最优步行路径选择的小学布点规划策略以及保障规划实施和就近入学的政策建议。这些策略和建议的提出,将对步行安全的小学校的优化布局提供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