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人力资本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越发重要,为了吸引人才的流入以实现经济发展的“弯道超越”,各地方政府竞相出台落户、生活补贴、配套保障等一系列人才政策,城市逐渐步入以“人才”为重要发展要素的竞争阶段,但政策的实施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检验。在“人才争夺战”的背景下,深剖人才政策对于劳动力的影响,有利于合理、有序、公正、畅通引导劳动力的流动,提升区域资源的配置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性建议。基本公共服务作为引导劳动力流动的重要手段,这主要体现在能否为外来劳动力提供与流入地居民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务。根据中国近年来实施的劳动力引导政策可知,虽然中国政府取消小城市及建制镇的落户限制,但实际劳动力依旧偏向于流入户籍和基本公共服务获取难度大的大城市,由此可知,中国劳动力的流动不都是以获取公共服务为主要目的,这与Tiebout的“用脚投票”理论相悖。基本公共服务对于劳动力的流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讨论。本文利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运用条件Logit模型研究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人才政策强度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对劳动力流动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2015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人才政策强度的空间分布呈现“东高西低”和“核心-边缘”结构并存的空间格局,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整体呈现“东低西高”和“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城市人才政策强度和公共服务水平对于劳动力的流动决策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其中,年龄越大、受教育程度越高以及女性、未婚、农业户口的劳动力在流动决策时对城市人才政策强度的敏感性更高;而年龄越大以及男性、未婚、非农业户口、受教育程度在大学专科的劳动力在流动决策时对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的敏感性更高。(3)受教育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劳动力在选择流入地城市时受到落户型的人才政策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资金支持型,最后是住房保障型。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在运用人才政策和基本公共服务引导劳动力流动决策时,要根据异质性劳动力的需求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引导以最大化实际政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