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政策强度、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对于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人力资本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越发重要,为了吸引人才的流入以实现经济发展的“弯道超越”,各地方政府竞相出台落户、生活补贴、配套保障等一系列人才政策,城市逐渐步入以“人才”为重要发展要素的竞争阶段,但政策的实施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检验。在“人才争夺战”的背景下,深剖人才政策对于劳动力的影响,有利于合理、有序、公正、畅通引导劳动力的流动,提升区域资源的配置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性建议。基本公共服务作为引导劳动力流动的重要手段,这主要体现在能否为外来劳动力提供与流入地居民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务。根据中国近年来实施的劳动力引导政策可知,虽然中国政府取消小城市及建制镇的落户限制,但实际劳动力依旧偏向于流入户籍和基本公共服务获取难度大的大城市,由此可知,中国劳动力的流动不都是以获取公共服务为主要目的,这与Tiebout的“用脚投票”理论相悖。基本公共服务对于劳动力的流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讨论。本文利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运用条件Logit模型研究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人才政策强度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对劳动力流动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2015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人才政策强度的空间分布呈现“东高西低”和“核心-边缘”结构并存的空间格局,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整体呈现“东低西高”和“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城市人才政策强度和公共服务水平对于劳动力的流动决策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其中,年龄越大、受教育程度越高以及女性、未婚、农业户口的劳动力在流动决策时对城市人才政策强度的敏感性更高;而年龄越大以及男性、未婚、非农业户口、受教育程度在大学专科的劳动力在流动决策时对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的敏感性更高。(3)受教育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劳动力在选择流入地城市时受到落户型的人才政策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资金支持型,最后是住房保障型。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在运用人才政策和基本公共服务引导劳动力流动决策时,要根据异质性劳动力的需求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引导以最大化实际政策效果。
其他文献
“走出去”战略的推进下,我国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嵌入全球价值链,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关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纷纷展开。其中对外投资与母国就业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起,沿线国家和地区成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新的增长点,因此探究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母公司就业效应,为今后指导我国对外投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理论研究上,本文通过相关文献梳理,分析出对外投资
学位
学位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重要场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对于增强学生们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水平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意义深远。文章从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综合能力和利用网络媒介五个方面着手,探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之中的有效路径,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提供参考。
期刊
学位
当前我国城市收缩现象较为严重,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2020年国家发改委再次强调收缩型城市应该瘦身强体,收缩型城市如何从经济层面打破僵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先从总体角度出发,将满足2018年城区常住人口数小于2007年城区常住人口数,并且在这12年中存在三年及以上的人口下降的城市定义为有发生局部收缩的城市,利用2007-2018年经筛
学位
学位
学位
收入分配问题不仅事关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同时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也将产生长期而深远的影响。近年来,伴随经济发展方式加速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升型调整,中国经济增长逐步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也已由短缺经济问题转变为产能过剩问题,经济发展的供需矛盾也由供给约束转向需求约束,城乡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因累积而日益凸显并逐步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研究城乡收入差距对我国经济增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