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协调“坚持严格保护,世代传承”与“坚持生态为民,科学利用”的矛盾,需要对自然保护区的游憩活动进行科学评价。评价体系是指导旅游活动可持续性发展的最佳工具,但在现有的研究文献中,较少有学者对自然保护区这一类型地区开展可持续旅游评价研究。2015年联合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及其指标能够全面衡量全球各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对可持续旅游评价具有指导作用。本文基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根据230个指标与可持续旅游内涵的匹配性分析初步筛选指标,然后通过直接选取、改进、替代和舍弃等方法进行二次筛选,采用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来确定最终的指标权重,最后建立以生态可持续性为导向,统筹兼顾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可持续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1个目标层、3个导向层、8个指示层和29个指标层。通过对便利抽样的46家旅游企业员工调查问卷数据、稻城亚丁景区管理局提供的统计公报数据以及地理信息数据等进行综合计算和标准化换算,将该评价体系应用于对亚丁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发展评价。研究发现,亚丁自然保护区旅游发展处于基本可持续发展阶段,其中,经济可持续性最强,评价分值达83.12%,得益于旅游发展的显著经济贡献,但不论是旅游从业人员还是旅游业,其发展后劲有待提高,需要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不断挖掘旅游业的新增长点;社会可持续性较好,评价分值为80.99%,指示层中社会环境>社会平等>社会自觉>社会服务,根据其具体指标的差距,提出以下建议:一方面要提升各项设施进行质量,积极推广新能源设备,依据旅游者需求的升级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功能、设计等,在旅游场所的现有接待基础上更加完善对各种旅游群体的考虑;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宣传,定期为旅游企业提供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培训与指导,使当地企业成为贯彻执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示范群体,提高居民对社会保障的认知和了解,鼓励其主动购买社会保障产品;此外,生态可持续性是亚丁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短板,未来还要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措施和力度,重视对区域内陆地和淡水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地的动态监测,最大程度地减少生态资源流失或物种灭绝的可能,保持当地在抗灾能力上的现有优势。本文提出的基于联合国SDGs的自然保护区可持续旅游评价指标体系较好地对标了国际上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重点,在综合了现有可持续旅游评价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指标的进一步精简与优化,不但通过减少评价指标的数量来降低数据统计难度,而且完善这些指标以反映可持续旅游的核心内涵并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本文以亚丁自然保护区为案例地进行了可持续旅游的初次评价,但该评价指标体系不仅适用于亚丁自然保护区,还适用于我国数量众多的其它自然保护区,未来可进一步将该评价指标体系推广到浙江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四川贡嘎山自然保护区等地,实现我国自然保护区可持续旅游发展情况的比较,为其旅游发展模式的调整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