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创业对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以及缓解大学生失业具有重要意义,并在全球范围内受到高度关注和广泛认同。我国从1999年开始进行创业教育改革,国家陆续出台大量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推进高校进行创业教育。2010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各高校纷纷展开探索和实践,加强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从现状来看,我国大学生创业仍存在着“创业率低、质量低、成功率低”的三低现象,人们对创业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也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质疑。评价是改进、提高的基础,科学的评价能指导创业教育持续改进和完善,因此需要高度重视对创业教育效果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如何切实有效的评价创业教育效果就成为了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国外创业教育效果评价研究已经形成了系统化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并采用纵向设计和设置对照组的实证策略,有效地进行了创业教育的效果评价。相比而言,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尚有待提高,亟需针对我国创业教育的实践现状,选择系统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科学化的实证研究方法,全面、综合地评价创业教育效果。对此,笔者尝试以Ajzen的计划行为理论为框架,结合创业教育的“时滞效应”和创业教育研究中的“自我选择效应”,构建了基于创业意向考察的创业教育系统化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并采用纵向设计和设置对照组的实证策略。本研究将该评价体系和实证设计应用于南京大学创业教育效果评价,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大学生创业态度内部结构呈现“病态”,主要表现为大学生自主态度混乱、经济理性反常以及忽视技能的重要性。同时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创业教育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促进大学生正确创业态度的形成。2)大学生个体间在创业意向高低和创业意向产生机制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鲜明的“自我选择效应”。因而通过横向比较得出的创业教育效果评价是无效的,创业教育也不适宜面向全体学生开展。3)校园环境中除创业教育以外的其他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向无促进效果。这表明创业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处于相对独立的地位,缺少与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等的有机融合,这不利于创业教育效果和效率的提高。4)大学生创业教育效果欠佳。南京大学的创业教育课程不能全面、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及其创业态度和创业自我效能,且每学期的创业教育课程培养效果递减。对以上实证结论的深入分析显示,我国创业教育实践现状面临着重重矛盾和困境,如:创业教育陷入社会主流文化及教育思想的冲突困境;忽视了大学生个体间创业意向的显著差异;高校创业教育资源匮乏等。而导致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在我国创业教育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国家权力一直起着主导作用,并挤压着社会和市场的空间,使得社会和市场难以有效的推动相关改革,由此也导致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着工具理性横行而价值理性缺失、校企合作难以有效开展、高校疲于应对、学生自主性被忽视等重重问题。鉴于我国创业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和脉络困境,本研究建议:国家应减轻对创业教育的功利化诉求;创业教育政策要有的放矢,创业教育资源应面向需要;国家应鼓励高校自主开办创业教育,推动创业教育多方合作;高校应高度关注大学生创业态度培养,努力建设丰富的创业教育资源和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