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信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良好的政府信用环境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本保证。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越高,客观上对政府信用的发育程度要求也越高。研究我国地方基层政府信用,意义重大。 本文在回顾和评述政府信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访谈、调查问卷等途径,对我国地方基层政府的信用水平和信用缺失的表现、成因进行了调查。采用七点量表法和求调和平均数对区(县、市)和镇(乡)两级政府信用水平调查数据进行处理、比较,得出结论是我国地方基层政府信用水平总体偏低,突出表现在统计数据的真实性、领导干部的廉洁性、政策制度的连续性、工作机制的长效性等方面。对我国地方基层政府信用缺失的表现形式和成因,采用求隶属度来处理有关数据,继而进行比较分析。结论是信用缺失表现主要有做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政绩工程,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等重要指标和统计数据失真,一些领导干部违纪违法、腐败堕落,政策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等。导致信用缺失主要有政府官员政府信用认识不深刻,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体系不科学,行政权力运行的法制化程度低等主、客观原因。并对今年4月浙江省东阳市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作案例分析,加深了对政府信用缺失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最后对加强我国地方基层政府信用建设进行了对策研究,着重从大力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行政决策机制,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政府工作绩效评价体系,大力加强政府机关行政伦理建设,建立完善政府信用管理制度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