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影响难治性产后出血的的高危因素,为各种高危因素做好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共分娩15475例,其中产后出血1387例,总发生率为8.96%,难治性产后出血162例,占产后出血的11.7%。选取诊治的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162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在同一时间段内医院分娩的非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患者162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包括年龄、孕产次、产程异常、宫缩情况、胎盘因素、凝血功能、是否双胎、孕产妇职业、巨大儿、是否有妊娠合并症、新生儿性别、新生儿是否畸形等,比较两组的影响因素。将162例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患者分为剖宫产组115例和阴道产组47例,将162例非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患者分为剖宫产组30例和阴道产组132例,采用药物治疗(包括缩宫素、卡贝缩宫素、米索前列醇、卡前列甲酯、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氨甲环酸、血凝酶、重组活性凝血因子Ⅶ等)及药物治疗无效后手术治疗(包括Bakri球囊、B-Lynch缝合、子宫动脉结扎、介入及子宫切除),比较两组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分析,产妇年龄、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产程异常、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新生儿畸形、妊娠合并症差异明显(P<0.05),将这些因素选入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宫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胎盘因素、妊娠合并症、新生儿畸形、高龄、既往人流史、多次妊娠、选择性剖宫产是难治性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分娩方式和职业是产后出血的保护因素。(2)难治性产后出血和非难治性产后出血分别分为剖宫产组和阴道产组两组,两组在治疗方法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出血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在产前应明确其高危因素而采取预防措施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同时强调个体化治疗,针对不同的病因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能够更有效的降低孕产妇的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