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滨海旅游业是指以海岸带、海岛及各种海洋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依托开展的旅游经营和服务活动。滨海旅游产业是综合性的海洋产业,也是海洋经济的支柱力量,它是以自然景观为基础的,是现代旅游增长最快的领域。滨海旅游产业生态创新是针对当前滨海旅游业发展所遇到的瓶颈和限制提出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滨海旅游地区生态创新水平和效率进行评价,分析存在问题,以缓解滨海地区旅游业所带来的人口压力、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等问题。在分析当前我国滨海旅游产业发展瓶颈出现的内在原因和跨学科认同的基础上,引入生态创新概念构建滨海旅游产业生态创新理论框架,界定滨海旅游产业生态创新的发展路径和评价体系的研究范畴。明确了滨海旅游产业生态创新系统与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子系统之间存在交互协同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滨海旅游产业生态创新基础和能力进行评估,构建滨海旅游产业生态创新评价体系,进行滨海旅游产业生态创新型生产与管理运营模式的研究并提出较为先进的生产管理运营结构和管理方法。通过借鉴欧盟等发达国家在生态创新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经验,为我国滨海旅游产业在设计建造和转型升级方面提供方案。对我国滨海旅游产业生态创新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子系统的现状与发展情况进行量化分析,发现滨海地区处于我国城市、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高地区,如广东、江苏、辽宁、天津三省一市。这一区域的经济实力和发展程度相对成熟,集合了我国的先进科技力量和优秀人才队伍,生态创新活力明显。这一系列优势条件是滨海旅游产业生态创新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总结分析现有滨海旅游产业生态创新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后,构建滨海旅游产业生态创新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由目标层、系统层、状态层和指标层四个指标层次构成。系统层包括滨海旅游产业生态创新系统3个子系统,指标层包含32统计指标。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出滨海旅游产业生态创新综合水平指数,用聚类方法将结果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结果表明:由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对比发现,滨海旅游产业经济发展是以大量消耗环境资源为代价而实现的,滨海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引进环境友好型技术和发展模式来实现未来发展;从空间上分析,沿海11省市的广东、天津、辽宁、江苏在生态创新水平的评价中处于发展趋势较好的层级。对滨海旅游产业生态创新效率开展评价工作。构建包括经济、环境、社会个子系统中8个投入指标、7个产出指标的效率评价体系,在数据包络分析法的基础上,引入Malmquist指数模型对滨海旅游产业生态创新系统及各个子系统的数据进行测度,得到滨海旅游产业生态创新系统及各个子系统的Malmquist生产率及其分解特征。生产率指数总体上呈现波动状态,滨海旅游产业生态创新系统Malmquist生产率的平均值基本上处于上升状态,纯技术效率、技术效率、技术变化和规模效率等分解指数的变化趋势与Malmquist生产率的变化基本保持一致。结果分析得出:沿海11省市生态创新效率有所上升,但是发展态势和地区差异明显,其中辽宁、天津、河北、广东在2004~2012年中处于生态创新效率高的层级,海南省则一直处于较低层级。通过分析水平和效率的评价结果,使生态创新水平为滨海旅游产业生态创新技术提供规划依据,生态创新效率为滨海旅游产业生态创新生产提供设计参考。根据评价结果按照“水平-效率”等级组合分类,提出包括推广发展型、升级发展型和整治改革型这三类滨海旅游产业规划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