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老年人热感知评价的城市公园开放空间提升设计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a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有效应对老龄化,为老年人提供宜居生活环境,我国相继出台了许多适老化标准,然而这些标准大多都集中在室内空间,涉及到城市开放空间适老化改造的导则非常少,且多为无障碍空间设计方面,对城市开放空间室外热环境的适老性调控研究并不多,针对寒冷地区气候条件的研究则更少。老年人是城市开放空间的主要使用者,开放空间中舒适的热环境已被证明可以改善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能够有效促进老年人的生活活力和主观幸福感。因此,基于老年人热感知评价的城市开放空间提升设计研究亟待关注和开展。本研究采用气象测量、问卷调查以及行为记录等方法,记录西安某城市公园开放空间中老年人的时空分布特征,对公园中老年人的热感知(包括热感觉、热舒适和热可接受度)进行调查。采用生理等效温度(PET)以及全球通用气候指数(UTCI)定量的确定了西安地区老年人室外热基准,并与其他气候区的热基准进行了对比。探究各年龄段老年人的热感知差异以及慢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对老年人热感知的影响。最后,基于老年人对于公园典型空间中物理环境的需求及其生理、心理的需求,提出适老性的城市开放空间提升设计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开放空间微气候环境、空间功能以及空间设施对老年人出席率有显著影响。老年人在城市开放空间中的活动以动态活动和社交性活动为主。2)冬季,老年人热感知投票(TSV)为“适中”(TSV=0)的比例最高(69.2%),夏季“稍热”(TSV=1)的比例最高(38.5%)。表明西安市老年人对于冬季寒冷环境的忍耐力较强。3)黑球温度(Tg)与空气温度(Ta)是影响老年人热感觉的最主要因素,而服装热阻(Clo)和活动强度(Met)与老年人热感觉呈负相关。冬季,老年人希望有充足的光照,夏季,老年人希望有更低的空气温度以及更大的风速。4)西安市老年人全年中性PET/UTCI为13.2°C/13.5°C,中性PET/UTCI范围为3.1–23.2°C/4.9–22.1°C。90%的热可接受PET范围为12–22.9°C,80%的热可接受UTCI为6.8–30°C。偏好PET为14.4°C,偏好UTCI为15.2°C。5)与ISO 7730标准相比,当老年人的平均热感觉投票(MTSV)处于-1至+1时,老年人在开放空间的预测不满意百分比(PPD)低于室内空间,说明当环境舒适时,老年人更喜欢在户外进行活动。6)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的热敏感性不断降低。三种类型疾病的对比中,患有呼吸系统疾病老年人的中性温度及中性温度范围相对于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最高。冬季需要创造较暖的微气候环境,缓解老年人的不适感。7)适老性的景观设计应从老年人的物理、生理以及心理需求出发,综合应用植物、设施以及良好的空间布局等,营造舒适的微气候环境。整合空间功能,场地无障碍设计以及创造互动性景观。这些研究结果可以帮助城市设计师更好地了解老年人的室外热感知,为中国寒冷地区城市开放空间适老性景观设计提供指导。
其他文献
随着大面积的矿区开采和工业的发展,国内铅、锌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对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植物修复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土壤修复技术,是现阶段最重要的土壤修复技术之一。蜀葵(Alcea rosea(Linn.)Cavan.)是锦葵科蜀葵属,花期长,花瓣大且花型和花色众多,观赏价值极高。生物量大,生长适应性强健,并且对土壤中单一重金属铅、锌胁迫有较强的耐受性。为选用蜀葵修复铅、锌污染土壤及EDT
学位
大气污染是我国城市环境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之一,场地尺度的污染防治面临着巨大压力。一些研究认为城市绿地对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也有部分研究提出了质疑,认为绿地植被加剧了空气污染。鉴于结论的不一致性,本研究开展绿色空间和灰色空间颗粒物浓度变化的对比分析。选择西安地区公园“丹枫园”和紧邻的“会展中心”广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绿地和广场设置三条垂直于道路的监测样带,每条样带长度为70m,以5m为间隔
学位
大学校园是广大学生群体日常学习生活、休闲娱乐的主要环境,其室外开放空间的舒适性直接影响了大学生们的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人们对环境的感觉和舒适度与不同的感知因素有关,例如视觉舒适度、声舒适以及热舒适。然而研究单一感知因素对人类感觉或舒适度的影响难以准确地评估他们对环境的真实评价,因此有必要研究多感知因素对环境评价的综合影响。目前关于探究各感知因素的相互作用的研究较少,并且多集中在室内环境。而针对校园
学位
土壤侵蚀引起的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的变化降低了土壤功能,对气候调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尽管许多研究已对SOC和TN与侵蚀响应进行了广泛研究,但很少有研究试图探讨土壤侵蚀对各种有机碳氮组分的影响,即粗颗粒、细颗粒和矿质态有机质(CPOM、FPOM和MAOM)中的碳或氮。本研究选择中国东北两个不同坡型(凸型坡和直型坡)和开垦年限(50年和≥100年)的黑土农田,采用137Cs示踪技术定量评
学位
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量少,年内和年际间降水量变化大,且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使得该地区表层土壤含水量少且不稳定,深层土壤含水量相对高而稳定。因此,通过提高根系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吸收利用以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对该地区农作物稳产增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冬小麦是黄土高原主要的农作物之一,水分亏缺是冬小麦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促进小麦根系深扎,调控根系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利用,有利于提高小麦对有限土壤水分的高效利用,所以探
学位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制约着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2000年以来,为了控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我国先后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如退耕还林(草)工程、梯田和淤地坝建设等,使得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有了极大的改善。我国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两种土壤侵蚀评估方法是土壤侵蚀遥感调查“三因子”法和中国土壤侵蚀方程(CSLE)“七因子”法,但调查土壤侵蚀的方式不一样,其结果也难以统一和对比。GEE
学位
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4.5g/cm~3的金属,采矿活动会改变矿产在岩石中的赋存条件和地球化学环境,使得环境中的重金属的含量超过背景值、引发土壤重金属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会破坏土壤的结构和功能,并迁移富集于植物体进而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形成威胁。重金属污染范围广、难降解、易累积及生物毒性强,己成为广泛的国际性环境污染问题。秦岭长期的矿产开发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本文选择秦岭北麓一处堆弃多年
学位
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生态系统得到了较大修复和改善,生态资源量显著增加,但因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而产生的林草资源并未完全形成与其匹配的相关产业,造成林草资源闲置与浪费,产业发展与资源利用不完全协调,出现生态经济系统相悖态势。由于城郊型乡村比较利益较大,生态经济系统相悖表现则更为明显。为实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调整产业布局,发展与林草资源相关的草畜产业,进行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生
学位
高寒草地在陆地生态系统的功能维持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但由于其脆弱的生态环境,该生态系统中的植被和土壤对外界变化十分敏感。小型穴居哺乳动物发挥着“生态系统工程师”的作用,其挖掘和啃食活动是引起植被和土壤环境变化的关键驱动力。目前对于穴居哺乳动物干扰下的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演变开展了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植被和土壤方面,而对于驱动养分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微生物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本研究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鼠兔(O
学位
退耕还林(草)的实施显著增加了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覆盖,但在各个地区退耕还林(草)政策的效果不同。通过探究黄土高原地区相似气候条件下各地区不同地形植被盖度的差异,有助于揭示黄土高原植被综合特征差异,更细致了解黄土高原相似单元内植被盖度变化,为生态治理成效评价和未来治理积累科学知识。因此利用黄土高原气象站点数据来划分相似气候单元,并基于哨兵二号NDVI数据和ALOS卫星的DEM数据,叠加不同高程、不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