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茄子(S.melongena L.)起源于亚洲东南的印度、缅甸及临近的热带地区,在中国有很长的栽培历史,拥有丰富的茄子种质资源。对茄子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有利于茄子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创新和合理利用。分子标记能直接从DNA水平反映种质之间的遗传差异,是研究植物遗传多样性的有效工具。RAPD标记具有简单、快速和无种属特异性的优点,被广泛地用于遗传多样性和植物分类研究。本研究采用了形态学标记和RAPD标记相结合,运用聚类分析对53份茄子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形态标记方法对参试种质的24个形态学性状进行聚类分析,53份种质的欧氏距离在80~15590之间,平均欧氏距离为2058,可见参试种质的形态多样性较丰富。聚类分析表明,供试种质可分为三大类群:第一类群30份种质,第二类群10份种质,第三类群13份种质。聚类结果与传统的果形分类并不一致,与地理分布没有联系。2.建立了适于茄子基因组DNA提取的方法:采用幼叶作为试验材料,采用改良CTAB法,即在液氮研磨过程中加入PVP粉末,以防止酚类物质氧化,获得了高质量的茄子基因组DNA。3.RAPD技术在本实验条件下的最优化体系为:1×反应缓冲液、150μM dNTP、2.2mMMg2+、1 U Taq DNA聚合酶、0.4μM引物、30ng模板DNA;反应条件:92℃预变性5 min;92℃,1min,38℃,1min,72℃,1min,45个循环;72℃,8min。4.利用RAPD技术对来源于国内外的53份茄子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对80个引物进行筛选,得到9个多态性好、重复性好的引物用来对供试材料进行分析。共扩增出81条带,其中有46条多态性条带,占56.79%。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57~0.99之间,表明参试种质遗传基础比较狭窄。UPGMA树状图显示,可将53份参试茄子种质分为六大类群:第一类群共有29份种质,第二类群2份种质,第三类群3份种质,第四类群只有1份种质,第五类群4份种质,第六类群14份种质。聚类结果与传统的果形分类并不一致,与地理分布没有相关性。5.比较形态学性状聚类和RAPD聚类,发现两者结果不太一致。前者是反映表型差异,由于受基因型与生活环境相互作用,遗传表达可能不太稳定,植物形态和生理特征都有可能发生变化的;后者是反映整个遗传基因组的多态性信息,更为真实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