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朋党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突出的政治现象,是封建社会国家政治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明朝后期激烈的党争,制造了政治动乱、窒息了人才流通、扼杀了社会进步,是明朝灭亡的重大原因之一。目前有关明末党争的研究成果不少,学者的看法也各有千秋,但通过邸报抄件研究党争的角度尚未被开发。邸报是封建王朝传知朝政和地方官员了解政情的重要工具,它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虽然目前明代邸报原件基本无存,但邸钞册《万历邸钞》和附于明清文人集后的单篇邸钞《天变邸抄》,仍然给我们留下了极其重要的讯息。目前史学界对这两册资料的运用很少,反倒是新闻学界较早看到了邸钞与党争的联系,但基本数语带过,尚未深挖。笔者认真研读两册邸钞,从邸钞的记载中梳理了明末党争的脉络:明末党争在万历初年(1573年)至万历十四年(1586年)间便埋下了伏笔;万历十四年(1586年)至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朝廷官员逐渐分化为邪派和正直派两大派系,党争正式萌芽;自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到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浙江籍首辅沈一贯当政,以沈一贯同籍官员为主的浙党倾轧正直派,万历朝的党争由此越演越烈;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之后,齐、楚、宣、东林等其它各党正式成型,各党派长期争斗不休,直至明朝灭亡。党争过程中,官员们时常为各自的党派利益借灾异上言、荐举本党官员、引导舆论,这是明末邸钞体现出来的党争特色。经过仔细分析,笔者认为:党争激烈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明神宗,看似怠政,实际却运用帝王权术对党派斗争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控。与其它同时期的史料相比,明末邸钞有着明显被编辑的痕迹。《万历邸钞》单载正直派官吏的奏疏、讳言明末重要政治团体“东林”、对皇权的批判也十分激烈;《天变邸抄》对灾情的夸张记载,也能看出刻意渲染的痕迹。两册邸钞被编辑的原因,首先可以用传播学的“守门人”理论解释。在传播过程中,每个人都会对信息进行符合自我喜好的取舍,所以邸钞的编辑者势必会按照自我需求,对原始邸报载录的信息进行筛选。由于《万历邸钞》的编辑者钱一本和辑录《天变邸抄》的文集作者金日升和黄煜,都与东林一派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他们编辑的明末邸钞,极有可能是站在正直派官吏,尤其是东林党的角度看待这段历史的。学者们运用《万历邸钞》和《天变邸抄》这两种史料时,应注意信息的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