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亚热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中孕育着十分丰富的生物资源,是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宝库。在这一生态系统中业已开展了不少有关生物多样性格局及物种共存方面的研究,而且这些研究常常涉及到物种、谱系进化以及功能性状等多个层次。但是,在生活型水平上,特别是针对常绿阔叶林中普遍共存的两类生活型:常绿与落叶物种而言,所进行的类似研究却较为鲜见。常绿与落叶树种是两类有着不同物候特性与生长策略的物种的集合,因此分析两者在常绿阔叶林中的物种多样性特征,探讨它们在样地内的共存机制,既能够为理解常绿阔叶林内物种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机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也将有助于从生活型水平上预测全球变化背景下的群落响应;同时,亦可为受损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与数据支撑。基于2010年的调查结果,天童20 ha常绿阔叶林动态监测样地内共生长有152种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这当中的73种为常绿树种,其余的79种为落叶树种。虽然在物种丰富度方面不及落叶树种,但常绿物种却在物种多度和胸高断面积等指标上占有绝对优势。本研究以该常绿阔叶林样地内的常绿与落叶树种为研究对象,意在回答两个问题:(1)在天童常绿阔叶林中,常绿与落叶树种各自的多样性格局有哪些特征?(2)常绿与落叶树种在天童样地内是如何实现共存的?为此,本文一方面从物种多度分布以及β多样性特征的角度对比了两类生活型物种在其多样性格局上的异同,探讨了这些差异背后的可能成因;另一方面,分析了不同空间尺度下以及不同个体发育阶段间,驱动二者在常绿阔叶林中长期共存的生态学过程。初步归纳出下述的主要结果与结论:(1)采用累积经验分布函数对常绿与落叶植物的物种多度分布进行描述,经Kolmogorov-Smirnov检验(K-S检验)后证明二者在物种多度分布上并无显著差异。利用纯统计模型、生态位模型和中性理论模型对两类生活型的物种多度分布进行了拟合,根据K-S检验及AIC值两项标准进行评判后发现,中性理论模型的拟合效果是最好的,而生态位模型的拟合效果则较为一般。从上述结果中可以看出,尽管常绿与落叶树种在物种数量和多度方面都存在差异,但它们却有着近似的物种多度分布格局。但是,鉴于模型拟合的结果只能作为理解群落多样性构建机制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故而只能初步判定中性过程对于常绿与落叶植物两者的物种多样性格局影响更大,却并不能排除或衡量诸如生态位分化等其他过程在两类生活型多样性格局形成中的贡献。(2)对天童样地内常绿与落叶植物各自的β多样性进行了计算,并将其进一步分解为物种替换和丰富度/多度差异两部分,继而结合环境变量(地形因子和土壤因子)以及空间结构变量(PCNM),使用基于距离矩阵的冗余分析(db-RDA)计算出两类变量对于常绿与落叶树种β多样性及其各组分的贡献率,以确定生态位过程和扩散过程在两类物种β多样性格局形成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结果显示,相对于常绿树种而言,落叶树种有着更高的β多样性。物种替代过程对于两类生活型物种β多样性的决定作用均高于丰富度/多度差异过程,说明样地中不同样方间常绿或落叶植物种类组成上的差异是各生活型β多样性的主要来源。同时,生态位过程与扩散过程共同影响着两类物种β多样性格局的形成,但后者的贡献率更高,这与结论(1)中的判断相吻合,即相较于生态位过程,中性过程对常绿与落叶树种多样性格局的形成更为重要。而且,鉴于生态位过程以及扩散过程对于落叶树种β多样性的总解释度较低,可以认为某些纯随机的过程(如林窗的形成)在落叶树种β多样性格局形成中的影响可能更大。(3)为了探讨天童样地内常绿与落叶树种在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共存,利用空间点格局分析的方法对它们各自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二者间的空间关联进行了研究。使用异质性泊松零模型剔除生境异质性对于个体密度的影响,以判断生境过滤过程在两类生活型物种共存中的作用;最后使用多元回归树方法对10 m、20 m和50 m尺度下常绿与落叶树种的生境偏好进行了分析和检验。结果显示,常绿与落叶树种分别在小于125 m和60 m的尺度上表现出显著的空间聚集,此外两者在小于120 m的尺度下表现为空间上的互斥,但当生境异质性的影响被去除后这种空间分离的情况就消失了。在前述的三个空间尺度下(10m、20m和50 m),两类物种对于土壤全磷含量表现出了相反的偏好,例如落叶物种往往在土壤全磷含量较高(0.27-0.30 g·kg-1)的生境中占有优势。以上结果表明天童样地内常绿与落叶树种的镶嵌分布格局主要是由生境过滤过程所导致的,而且微生境异质性在其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土壤全磷含量可能是维持两者共存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4)通过将样地内的常绿与落叶物种依据其胸径划分为幼树、中树和成树三个阶段,探讨了不同个体发育阶段间两类物种的共存。利用空间点格局分析及空间自相关回归的手段,分析了两类生活型在不同发育阶段内的空间格局、空间关联性以及生境偏好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处于不同发育阶段中的常绿与落叶树种间,在较小尺度下主要表现为空间分离,且随着植物个体从幼树发育到成树阶段,其分离的空间尺度也往往有增大的趋势,但这种排斥在使用异质性泊松零模型将环境异质性的影响去除后便消失了。空间自相关回归的结果表明,随着个体发育阶段的改变,常绿或落叶物种自身对于生境的选择会发生改变,但二者之间依旧表现出对某些环境因子的不同偏好。结合两方面的分析结果可知,即使是处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常绿与落叶树种,生境过滤依然是影响它们共存的重要过程。综合以上结果,在天童常绿阔叶林中,常绿与落叶树种有着相似的物种多样性形成机制,它们的多样性格局均受到生态位过程和中性过程的综合作用,但是以扩散过程为代表的中性过程影响更大。至于常绿与落叶树种在样地内的共存,即使研究的空间尺度不同,个体所处的发育阶段迥异,生境过滤可能依然是其共存格局背后重要的生态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