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成为中国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一环,同时电子商务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为了使得网上互不相识的双方能够顺利完成交易,以信用担保和资金结算为优势的第三方网上支付孕育而生。随着第三方网上支付的不断发展,具艾瑞咨询公司的统计2011年中国第三方网上支付交易规模达到了惊人的22038亿元,增速超过100%。同时,“蛮荒生长”了十年的第三方网上支付行业也迎来众多的监管变动,一批针对第三方网上支付行业的法规相继出台。截止2011年底101家第三方网上支付企业分为三批获得支付业务许可,真正实现了行业的“正名”。第三方网上支付企业作为新鲜事物,其必然面临着新的问题。在第三方网上支付的过程当中,不但面临着技术风险,还面临着洗钱、信用卡套现、推出风险、备付金管理等一系列的风险,而自2011年人民银行发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开始,多部监管法规出台,体现了监管者对于第三方网上支付的审慎态度,同时也为其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是我国第三方网上支付的监管也有众多的不足,《办法》和《办法细则》的相关条款过于笼统和含糊,对客户的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不足等问题。由于《办法》和其他的监管法规、征求意见稿刚刚颁布,因此国内鲜有文章对第三方网上支付行业这一新变化进行法律监管层面的系统分析。而本文正是结合新法规、新变化而对第三方网上支付的监管问题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并对域外的立法经验进行比较分析,指出我国第三方网上支付监管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本文从金融监管的相关理论入手,引入了金融监管的定义。其次,分析了第三方网上支付的相关概念,叙述了第三方网上支付近期国内外的研究情况。第三,论述第三方网上支付的相关风险,指出了第三方网上支付监管的必要性。第四,介绍了域外的监管经验。第五,介绍我国最新我国目前的监管实践,详细分析近期颁布的法规和征求意见稿。第六、通过上文的分析指出了我国目前关于第三方网上支付监管的不足。最后对我国的第三方网上支付的监管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