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生态安全的企求与研究,是当今全世界关注的热点,三峡库区是长江上游国家生态治理与生态安全保障的重点区域,其生态系统支撑着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安全状况格外受到关注。抑制三峡库区退化、恢复和重建三峡库区退化生态系统,保障三峡库区生态安全成为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需求,成为库区生态屏障建设的重要部分。通过生态足迹法与基于GIS技术评价等研究方法对三峡库区生态安全状况进行系统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应用GIS手段研究了 2000年与2005年间的水土流失变化问题,对三峡库区的土壤侵蚀进行估算得出:2000年土壤侵蚀总量为13588.95×104t/a,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2381 t/(km2·a),2005年土壤侵蚀总量为11979.19×104t/a,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2087T/(km2.a),2005 年较 2000 年减少 294t/(km2.a)。(2)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对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安全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论为:在扣除12%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后,三峡库区人均生态足迹比人均生态承载力高0.57895hm2,全区域总的生态赤字为11522193.34hm2,是其生态承载力的95.02%。说明三峡库区生态系统总体上处于不安全状态,为了满足其需求,必须从区外进口自然生态资源,以弥补其生态赤字。(3)运用GIS手段对三峡库区生态安全的空间分异研究,通过对三峡库区的安全分区得出:安全区和较安全区面积占三峡库区总面积的33.66%;临界安全区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24.91%,较不安全区与不安全区的面积占41.43%。由此可以判断,三峡库区的生态安全状况并不乐观。(4)对三峡库区植被恢复模式与生态农业试验示范模式的技术体系进行深入研究与总结,本文提出了在三峡库区建立生物立体共生的山地生态农业系统类型、模式与技术体系与物质循环利用的山地生态农业系统类型、模式与技术体系的理论;并且对典型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从模式的构建、试验、示范等方面开展研究,对模式进行筛选、研究。确定了三峡库区生态建设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战略。对生态渔业模式的研究结果显示:单位产量仅比当地一般放养模式平均产量4725kg/hm2提高2539.5kg/hm2,增产比例为53.7%,但经济效益却提高143%以上,实现了池塘养殖优质高效的目的。柚与皇竹草植物篱模式投入产出比为3.97,是传统经营的2.6倍。粮经果复合垄作模式与纯粮顺坡平作比较,水土流失平均减幅达54.58%。“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年直接经济效益可达到3000-4000元,节约成本近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