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发展,由于各种先进诊疗技术开展和广谱抗菌药物的研究开发和广泛应用,以及临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导致细菌的耐药日益严重,因此了解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特性和耐药性变迁,对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经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目的:
研究2002-2011年间某院微生物分离及耐药变迁情况,同时调查同期内抗菌药使用情况,及抗菌药物使用与耐药之间的相关关系。
方法:
1、用VITEK2系统对临床分离菌株进行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所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进行药敏试验,用2008版美国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标准对结果进行判定,真菌用沙保弱培养基;科玛嘉显色培养基:VITEK2-COMPACT(法国梅里埃公司产品),用WHONET5.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质量控制:每批试验同时用标准大肠埃希菌ATCC25922.标准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铜绿脓假单胞菌ATCC27853测定相对应抗生素纸片。
2、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定Fl剂量(defineddailydose,DDD)法分析各种抗菌药的DDDs,即用药频度数。DDD值为成人每日的平均用药量。各种药物的DDD值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及《新编药物学》17版中成人常用日剂量(19),新药采用药物说明书推荐的常规剂量。
用药频度(DDDs)=某抗菌药消耗量(m)/该药的DDD值
3、相关性分析:利用同期、非同期、简相关、偏相关等不同统计方法,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细菌耐药与用药量(DDDs)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
1、2002-2011每年细菌的分离情况以G-杆菌占多数,特别是自2007年以后基本上占到整个分离株数的2/3,而2004年以前,G-菌与G+菌基本相同,2002年出现了G+菌多于G-菌情况。在肠杆菌科细菌中主要以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要的非发酵菌,值得注意的是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在2002年以前分离率几乎为0,2002年之后有增加趋势,嗜麦芽假单胞菌自2005年以后分离株数比较恒定。在阳性菌的分离情况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基本上每年都最多。
2、(1)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率几乎为0,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从2007年的85.3%降至2011年的60.76%。大肠埃希菌对三、四代头孢的耐药率在40%左右,而对加酶抑制剂复合制剂耐药率较低。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在30%左右,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在10%左右。
(2)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保持在20%左右,对丁胺阿米卡星的耐药率逐年降低,现在在10%左右,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耐药率接近40%,2011年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超过了50%,对其它抗生素的耐药率超过了60%。
(3)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耐药率为0,葡萄球菌无论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还是凝固酶阴性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却高达90%左右,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明显降低。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基本上代表了MRSA及MRSCoN的分离率。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逐年下降,2004年达到峰值为55.38%,随之下降,至2011年达到19.2%。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低,在30%左右。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下降趋势,但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红霉素)耐药率70%以上,对头孢一代和头孢二代的耐药率有下降趋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一般在60%左右。
(4)2006年以前粪肠球菌的检出明显高于屎肠球菌,但2007年之后屎肠球菌的分离率逐渐高于或相似于粪肠球菌,粪肠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低于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都保持比较好的敏感性,2007年-2011年耐药率都在25%以下,但对红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都较高,2011年分别达到100%,69%,83%,43%。在2007年-2011年间屎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率都达到90%以上,对红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也超过了90%,对四环素的耐药率在50%左右。2002-2011年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仍保持近100%的敏感性。
3、(1)白色念珠菌的构成比从2002年的67%降到2010年的49%,与此同时,非白色念珠菌却从2002年的33%上升到2010年的51%。
(2)2010年分离的412株真菌中,白色念珠菌最多,共200株(49%);其次为光滑念珠菌80株(19%);此后依次为近平滑念珠菌39株(9%),克柔假丝酵母菌34株(8%),热带念珠菌31株(8%),曲霉菌27株(7%),新生隐球菌1株。
(3)2010年分离的412株真菌中呼吸科139例(33.7%),其基础疾患主要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癌、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其次是门诊33例(8%),重症室31例(8%),接下来的是血液内科和肿瘤科,分别是28例(7%)和25例(6%)。
(4)2010年1月至12月的临床真菌感染患者412例。1月到5月之间分布曲线较平稳,从5月到12月,分布曲线慢慢呈上升趋势,直至12月,患者数达到最多,其次是7月至9月,又出现了一个较小的平台期,这说明在季节交替的时候,容易发生真菌感染。
4、(1)喹诺酮类抗菌无论从用药频度还是销售金额上看,2006年达到高峰,DDDs值为111909,构成比为56.6,销售总额为6382935元,以后有逐年下降趋势,2011年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突然增加达到902429元,DDDs值为569457。
(2)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2006年以前使用比较稳定,都有500DDDs以下,2007年碳青霉烯类抗生素DDDs猛增至1678,几乎是2006年(922)的1倍,之后每年递增,到2010年达到10794,2011年为11633。
5、(1)在同期比较中,氨曲南、亚胺培南的使用与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之间有正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以及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的使用与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以及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之间有正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在非同期比较中,氨曲南、亚胺培南的使用与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之间有正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孢哌酮的使用与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的耐药率之间有正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洛培南的使用与鲍曼不动杆菌对美洛培南的耐药率之间存在强的正相关关系(P=0.01)。
(3)简相关统计结果显示,头孢类抗生素的使用与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之间有正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制剂的使用与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之间有正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与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类抗生素、亚胺培南、氨曲南的耐药率之间有正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孢类抗生素的使用可能与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噻肟及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之间有正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类的使用可能与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之问有正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可能与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噻肟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之间有正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
(4)偏相关系数的统计方法,头孢类抗生素的使用与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的耐药率有正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制剂的使用与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类、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有正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鲍曼不动杆菌,加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使用与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氨曲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之间有正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与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之间有正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
(5)实验用药物的使用与阳性球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耐药没有正相关关系,复合制剂的使用与葡萄球菌属对四环素类、环丙沙星、克林霉素耐药存在正向关关系(P<0.05),同时头孢类抗菌药物的使用与肠球菌属对环丙沙星耐药有正相关关系(P<0.05),其它相关性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1、该院微生物分布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但真菌中非白色念珠菌分离逐年增加,应引起重视。
2、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离率有下降趋势,但屎肠球菌耐药现象严重。
3、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的敏感性近两年有所提高,但非发酵菌特别是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和泛耐药现象严重。
4、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自2007年之后,使用频率明显增加。
5、不同的统计方法,抗菌药物使用与细菌耐药之间相关关系结果有很大区别。
6、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是造成非发酵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7、头孢类及加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使用能造成非发酵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