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付卡支付方式早在40多年前就已经产生,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水平的提高,预付卡的形式和功能有了很大变化,预付卡产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国内预付卡发行、使用规模相当可观,在国庆、元旦等重大节假日更是供不应求。美国调查机构Mercator在2011年3月发布的研究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商业预付卡市场规模达到15936.5亿元。预付卡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备付金管理、税收问题、反腐问题、企业信用问题等。预付卡行业规模大且存在重要的社会问题就需要有关部门对其进行监管。预付卡发卡主体多,应用范围广,功能逐步多样化等特点使得其监督管理有一定的难度。另外,有关部门对预付卡行业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早些时期,预付卡被认为是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罪魁祸首,有关部门坚决禁止预付卡业务,但是2006年我国将预付卡合法化,甚至之后政府也参与积极推进预付卡的发展,认为预付卡是有利于刺激经济,拉动内需。2009年有关部门针对预付卡行业陆续制定了几个重要的监管规章制度,标志着预付卡行业进入了监管的时代。本文试图从预付卡行业特性和预付卡企业与监管者的博弈两个方面出发,探索预付卡监管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文章一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对选题背景与意义,研究思路与结构框架,研究方法与文献综述等做了必要的介绍。第二部分对当前预付卡发展状况做了分析。首先对预付卡的产业链状况,发卡企业的业务状况做了介绍,分析了新监管政策对预付卡支付流程的影响。其次对预付卡行业的市场特点做了分析,认识到目前的预付卡企业市场规模大,发卡主体多,预付卡应用范围广,跨地区跨行业趋势明显等特征。再者,本部分也对预付卡在支付系统中的地位做了分析,认为预付卡是支付系统中的补充工具而不是主流交易工具。最后还对预付卡目前所存在的较大几个问题做了分析,包括引起税收问题,加大反贪污难度,备付金安全问题和发卡企业信用问题。第三部分对国内外预付卡监管现状做了分析。首先,对境外的国家和地区监管政策方向做了归纳总结。境外国家和地区监管政策存在以下几个特点:1、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制定专门法律监管预付卡行业,部分国家和地区监管政策分散在各项法律中;2、监管主要侧重于对多用途预付卡进行监管;3、监管部门主要是金融管理部门;4、将发卡机构视同金融机构进行监管;5、对资金及账户管理有严格的要求;6、对信息披露有严格要求。其次对我国的近期法律法规进行了分析。我国近期出台的两个重要政策包括《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和《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最后对《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出台后对单用途预付卡的影响做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政策对单用途预付卡有较大的影响。第四部分是从预付卡行业特征进行分析,找到预付卡行业的发展趋势,并研究相应对策。本部分先运用经济学主流研究方法对预付卡行业竞争进行模拟,找出行业竞争的特点,再对预付卡双边市场特征做了分析,结合其在支付系统中的补充地位特征,推导出即使在行业中只有一个预付卡企业存在,该预付卡企业也不会产生低效率的结论。本部分还对预付卡技术标准的统一和预付卡行业与银行的关系做了研究分析。第五部分是对预付卡企业与监管者之间的博弈关系进行分析。主要运用完全信息下的静态博弈模型分析预付卡企业与监管者的关系。寻找到影响预付卡企业违反规定的几个重要因素,为制定相关监管政策提供理论依据。第六部分对文章研究的内容做了总结以及结合这些结论提出了几点监管建议。包括:1、对于多用途预付卡行业,监管部门应当大力倡导产业整合;2、统一预付卡行业的技术标准;3、推进预付卡行业与银行的合作;4、对于单用途预付卡,建立以制卡组织为监管点的监管机制;5、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6、建立合理的单用途预付卡企业的准入机制;7、升级预付卡的债权地位。本文可能存在的创新之处有两点:一是从行业特征出发提出监管部门应当大力倡导预付卡行业产业整合、倡导统一技术标准、倡导预付卡与银行的合作等结论:二是对预付卡企业和监管者进行博弈分析,得出若干降低预付卡企业违规概率的方法和建议。本文不足之处在于大部分是从理论出发,通过逻辑推导得出结论,印证结论的事实数据获取较少;博弈关系分析主要运用的是两方博弈,而实际预付卡企业和监管者、使用者是多方博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