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理论在隧道信息化施工中的应用及施工数值分析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ky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隧道及地下工程的特点是水文地质环境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很多,本身就是一个灰色系统。隧道信息化施工通过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监测情况及时反馈信息,建立地层最终稳定时间、最终变位量等为内容的判断准则,能有效避免施工中重大事故的发生,实现隧道工程的安全和经济目标。 本文在系统研究了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各种预测模型和关联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其求解模型参数和评价方法上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做了一些有效的探讨,并将其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围绕隧道信息化设计的原理、方法和使用技术,进行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研究了灰色关联度分析计算方法,以及适用原则,探讨了邓氏灰色关联在应用上的不足。以灰色理论在隧道信息化施工中的应用为基础,引入灰色系统理论中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围岩稳定分类的灰色模型,对围岩稳定分类进行研究,并对隧道施工开挖方案的进行优化决策。 2.介绍了经典GM(1,1)模型的使用条件。①经典GM(1,1)模型描述的是一类具有指数递变趋势的动态线性系统。②当利用GM(1,1)模型进行预测时,在预测阶段,模型系统的动态行为特征应与对象系统的动态行为特性相吻合。③GM(1,1)模型只适于做短期预测。 3.针对GM(1,1)模型存在的问题,本文研究了DGM(2,1)模型、Verhulst模型、GM(1,1、)参数优化模型、DGM(2,1)参数优化模型、Verhulst参数优化模型,明显地改善了模型的误差精度。通过实例,指出灰色GM(1,1)模型适合于隧道围岩位移变形的短期预测,DGM(2,1)模型和Verhulst模型要优于GM(1,1)模型,其精度较高,适合隧道围岩位移变形预测。 4.介绍了隧道信息化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量测信息在隧道信息化施工中的应用;从监控量测的结果来看,各量测项目均能达到收敛,围岩趋于稳定,这说明关口垭隧道的初期支护参数是能满足实际要求,本隧道采用的分上、下台阶的施工方法是适宜的。 5.文章以山岭隧道施工为工程背景,用FLAC2D程序模拟了隧道动态开挖过程,对比了毛洞开挖和加锚杆、喷锚支护开挖围岩的不同变化情况,分析了锚杆和锚喷支护对软弱围岩的加固机理和作用。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量测结果对比,比较吻合,说明采用的隧道支护方案的可行性是满足的。
其他文献
我国铁路既有线的基床由于是按照以前的标准设计和施工,填料差、压实标准低,且运营多年来病害不断。近年来铁路多次大范围的提速,随着列车速度提高、客货运量增大,基床所承受
激光粒子检测技术对于社会工农业、科技和国防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前具有广阔的研究、应用前景.激光粒度仪标准颗粒样板是对激光粒度仪进行检验与校准的重要手段.工业
今年1月,非洲多个国家和地区都遭遇了蝗灾,其中肯尼亚的蝗灾是70年来最严重,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则的蝗灾是25年来最严重.随后,这些蝗虫向东飞去,穿越大沙漠进入了巴基斯坦、
期刊
该论文是围绕眼前节图像进行相应的成象分析、图像恢复、图像分割以及曲线拟合等处理,并由此得到眼前各部分的生物数据,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眼前节图像处理系统.
多层共轭自适应光学(MCAO),利用多导引星探测大气湍流三维波前信息,并控制多个变形镜对大气湍流进行分层校正,最终获得大视场高分辨力校正效果,是自适应光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针
武汉铁路枢纽地处我国中部,在路网中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按照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相关要求,武汉枢纽结构将进行调整,枢纽内编组站将进行整合,包括新建武汉北编组站,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