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度假区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贵州省桐梓县娄山关度假区为例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ktj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的当下,世界旅游业如同“高铁速度”般持续发展着,我国尤甚如此。国内旅游产业的繁荣和民众旅游需求的扩大也直接带动了“度假型旅游产品”的迅速兴起。与世界上多数国家不同,我国是山地大国,山地及丘陵的区域体量约占总疆土面积的2/3有余,拥有众多的名秀奇山,具有非凡的旅游资源和不可抗拒的旅游吸引力。不可置否的是,山地地区将是我国“度假型旅游产品”未来发展的重点区域,将会成为我国新一轮旅游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引擎动力源。  基于此,本文选择山地型度假区作为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的目标对象,在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和山地度假区两方面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创新系统的提出了针对山地度假区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内容与方法,建立了山地度假区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体系,明确了山地度假区旅游景观设计所要解决的重点内容,之后辅以具体的工程项目实践案例,力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本文共分六大章节部分。第一章:阐述了本文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并对本文研究对象国内外研究进展做了较为详尽的文献综述。第二章:对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体系进行了基础研究与分析,包括:概念、分类、特征属性、原则和规划设计原理,并对相关概念提出了认识和界定。第三章:对山地度假区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基础研究和分析,包括:概念、特征和核心功能,本章还对山地旅游度假区与普通旅游度假区进行了的比较,得出两者在规划设计上的4点不同,并进行了详细说明。第四章:在之前相关内容的研究基础上,创新性的提出包括4项基本原则、5项核心内容和“初策(Early Planning)—中规(Interim Planning)—尾设(Post design)”相互连贯的设计方法,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第五章:以贵州桐梓娄山关度假区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为实例,解析了本文所提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第六章:对全文进行总结,提出相关结论,并对本文创新之处和论文不足之处做了相关陈述。
其他文献
探索人地关系的演变及其机制的必要前提是寻找一个曲型区域,它具有较长的文化发展序列,自然环境的变迁也应较明显,人地系统在较长的时间和较大的空间尺度上实现耦合.西辽河流
传统的单一方向遥感只能得到一个方向的投影,缺乏足够的信息来同时推断一个象元的主要材料波谱和空间结构,从而使定量遥感非常困难.基于这种考虑八十年代国内外学者就提出发
该文首先分析了旅游资源的类型和结构和赋存状况,并利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旅游资源类型比较齐全,以人文旅游资源为主,自然旅游资源为辅.其人文
该文从研究客观的时间距离的角度出发,根据有关城市交通规划理论和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情况,在美国联邦公路局建立的路阻函数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进行自行车、车道宽、车道数等
该文从社会学和社会地理学的角度,对南京的城市贫困阶层进行了研究.在回顾国内外学术界对城市贫困和城市贫困阶层的研究基础上,依据社会分层、社会空间结构和社会空间分异、
全文共分9章.第2-4章主要是理论和国外方面的研究.第2章对国内外有关住区建设空间组织与发展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第4章根据中国大都市效区城市化的特
耕地集约利用对于提高耕地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科学认识不同阶段耕地利用集约化的主要特点,有助于理解耕地集约利用的内在规律,进而有针对性地提高
该文尝试将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引入到江汉平原尤其是四湖地区的湿地研究过程中,进而分析该区湿地景观格局特征和预测其动态变化趋势.我们还对该区1990年和1996年两个不同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媒体行业发展迅速。对于我国报业而言,除了面对广播、电视、杂志等传统竞争对手外,现代网络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微博、微信、网络等更加强劲的对手。在社会主义市
珠江三角洲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却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环境危机,制约了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对珠三角进行生态现代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