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几年,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愈发突出,解决这个问题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而要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就得加大食品安全检测的力度,这就要求更加灵敏、便携的检测技术,微流体免疫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食品安全检测方法逐渐走进科研人员的视野。本文通过微流体免疫技术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得出微流体免疫技术用于食品安全检测的灵敏度高,试剂消耗量少等优点,并且利于实现现场检测。在实验中选择了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的瘦肉精作为检测对象,分别对涉及瘦肉精类的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三种物质进行了一系列检测实验,其中利用微流体免疫技术方法对盐酸克伦特罗进行了分析检测,得出其检测限低于0.1ng·ml-;利用微流体免疫-化学发光的技术对莱克多巴胺进行了分析检测,根据抑制率为10%作为检测限的判定标准得出其在缓冲液中的理论检测限为0.35ng·ml-1,通过测定7组空白尿液组得出尿液中的检测限为0.97ng.ml-1,具有良好的回收率;利用酶联免疫的方法对沙丁胺醇进行了分析,得出其检测限为25.19ng·ml-1,可见微流体免疫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检测灵敏度,检测过程方便利于现场分析,而且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同时在实验的前期,也对聚苯乙烯羧基微球表面固定蛋白质进行了包被过程中相关条件的探究和定量分析,其中实验选择聚苯乙烯羧基微球与牛血清白蛋白(BSA)进行共价偶联实验,得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在400μg至1200μg范围内当初始加入BSA量为800μg时,则BSA的包被率最高;混匀反应时间为1h是本实验的最佳选择;羧基聚苯乙烯微球共价连接BSA蛋白实验中,选择EDAC作为催化剂。利用探究的最佳的条件测定相应的盐酸克伦特罗抗体(CLB-IgG)、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的盐酸克伦特罗半抗原(CLB-BSA)、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的沙丁胺醇半抗原(SAL-BSA)所得出的羧基聚苯乙烯包被率分别为21.68%、11.5%、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