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和高校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大学生已经成为互联网的主力军。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作为一个覆盖面广、影响深远的社会问题,一个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的道德领域内的新生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学术界以往的研究侧重于探讨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表现、原因和危害,并提出防范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相应建议和对策。来自社会学、心理学和行为学的研究表明,行为由意向决定,行为意向是决定行为发生与否的最重要、最直接因素。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的道德失范行为归因于其道德失范行为意向。为了将关口提前,从行为意向着手防范和治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本文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研究从行为层面转到意向层面,从定性分析转为定量分析,开展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意向的评价研究。首先,本文对国内外有关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和行为意向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并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确定了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以及研究工具、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其次,梳理了网络道德、失范和网络道德失范的概念以及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含义、特征和类型,界定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意向的概念,分别从管理社会学、管理心理学、管理伦理学和行为科学的角度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再次,介绍了计划行为理论、技术接受模型、感知风险理论、动机理论和过去行为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在行为意向研究中的应用,分析了以上理论在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研究中的适应性,并论证了多理论建模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最后构建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意向理论模型,提出了相关的研究假设。又次,以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意向理论模型为基础,初步构建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意向评价指标体系,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理论模型中的研究假设进行了检验,从而确定了最终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构建了两级BP神经网络模型,用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意向的评价和预测,就如何从行为意向着手防范和治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提出了建设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