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禽流感是危害公共健康、社会经济和政治稳定重要的传染性疾病。近年来,禽流感引发的公共卫生安全和生物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家鸭作为禽流感病毒最主要的中间宿主,其饲养过程、卫生防疫、交通运输、市场交易等对禽流感疫情发生于传播有重要影响。鄱阳湖区作为最主要的水稻种植区,同时分布着众多不同规模的家鸭养殖户和人工雁鸭、野鸭驯养基地,且养殖方式以散养为主。与此同时,每年冬春季节有大量的越冬候鸟在此栖息、觅食等活动。可见,鄱阳湖区每年冬春季在时间-空间上,增加了散养家鸭(含人工雁鸭、野鸭)与越冬候鸟直接(如共同觅食)或间接(如通过水体)接触的机率,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野禽禽流感病毒和家禽禽流感病毒重配的机会。由此,对鄱阳湖区禽流感的发生风险及其引起的生态安全不容小觑。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开展湖区家鸭养殖特征研究和禽流感影响因素分析,科学认识湖区禽流感风险及其带来的生态安全威胁,有利于维护湖区生态安全稳定。本研究结合鄱阳湖区圩堤数据和2014-2017年家鸭养殖调查资料,利用Google Earth影像数据,基于特征信息窗口法识别与监测湖区2014、2016年家鸭养殖空间格局与变化;利用Landsat-8 OLI影像数据,基于监督分类最大似然法提取湖区2014与2016年自然湿地(鄱阳湖主湖、圩堤内水体)和人工湿地(稻田、坑塘)的空间分布;通过野外调查和农户访谈对研究区13县市(区)218户家鸭(含人工雁鸭)养殖农户开展问卷调查,收集农户家鸭养殖过程中禽流感发生风险因素信息,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估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最后,利用GIS空间叠加分析,对湖区禽流感风险进行了空间表达,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压力-状态-响应模型(AHP-PSR)方法对湖区基于禽流感风险的生态安全进行评价,主要结果/研究如下:(1)鄱阳湖区家鸭养殖规模大且普遍,蛋鸭为主、肉鸭为辅,在饲养方式上以散养为主。受访农户中蛋鸭养殖占84.4%,肉鸭占比为15.6%。前者主要集中南昌县、进贤县和新建县,而后者主要集中在鄱阳县、余干县、永修县等。有44.1%的受访农户选择散养家鸭,10.5%的受访农户是散养与圈养并重,45.4%的受访农户完全圈养。散养比例较高的县域有鄱阳县、余干县、新建区、永修县,均超过该区域调查农户的85%;较低的县有进贤县、南昌县,不足该区域调查农户的35%。(2)鄱阳湖区家鸭养殖过程中禽流感发生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从养殖户基本情况、家鸭养殖特征、饲养模式、禽流感风险认知、野鸟活动、卫生防疫状况、市场活动与运输等方面开展的农户调研和结果分析表明,卫生防疫与野鸟活动因素在禽流感发生与传播的控制上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养殖户个人的文化水平以及对禽流感的认知程度在流感防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家鸭养殖农户禽流感风险因素的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卫生防疫因素>农户因素>养殖与管理因素>候鸟活动因素>市场与运输因素。(3)受家鸭养殖、候鸟活动、活禽市场交易影响,鄱阳湖区不同县域面临不同程度的禽流感发生风险压力。其中,南昌县、新建区、进贤县因家鸭养殖规模大,有较大规模的禽蛋交易市场,且是禽蛋产品输入与输出最为频繁的地区,禽流感风险等级高。其次,永修县、德安县、共青城市、九江市、庐山市、湖口县临湖区候鸟数量较大,且历史上爆发过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区内市场分布较密集,风险等级相对较高。最后,鄱阳县、余干县、都昌县因国土面积较大,家鸭养殖相对较少,市场分布不集中,风险等级相对较低。(4)2016年,鄱阳湖区基于禽流感发生风险的生态安全状态处于较安全水平。安全指数为0.6327,非常接近临界安全状态(0.5~0.6),受家鸭养殖规模、市场交易、候鸟季节性迁徙、卫生防疫、全球或区域性禽流感疫情等因素影响,将可能进入临界安全状态甚至是危险状态或不安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