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已日益显著,对外投资以及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渐增强。我国加入WTO已经是大势所趋,宏观经济的开放性特征越来越明显。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总体上已由短缺经济时代进入了相对过剩的经济时代。与此同时,大量外国资本涌入中国,外国公司已经占领或开始占领了中国某些行业和产品的市场。相反,我国企业跨国投资却不尽人意,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额与我国的经济高速增长和应该在世界经济中具有的地位极不相称。本文就是在这种国际国内经济背景下研究我国跨国直接投资战略问题的,为解决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出现的诸多问题提供理论上的参考,为促进我国企业跨国投资的发展提供战略依据。本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章导言,介绍选题背景意义以及界定几个相关的概念,着重分析国内外关于跨国直接投资的理论,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至第三章,主要阐述国内外跨国直接投资发展历程和现状特点,重点分析世界跨国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企业跨国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第二章在阐述国内外跨国直接投资发展历程和现状特点基础上,重点分析世界跨国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具体表现为:规模将继续扩大,跨国公司成为跨国投资的主要形式;发展中国家在跨国投资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投资动因呈现出新的特点;投资行业呈现出高度化;亚太地区将成为发展中国家重要的外资吸收区域;跨国投资方式日趋多样化。第三章对我国跨国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我国跨国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整体效益差;投资动机存在偏差;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投资结构不合理;没有宏观协调管理机构,缺乏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微观管理机制存在严重缺陷。 第三部分是全文的核心,包括第四至第七章,分别从总体的角度与我国企业跨国投资的主体、区位、市场与产业的角度探讨了我国企业跨国直接投资战略。第四章分析了我国企业跨国直接投资的意义、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我国跨国直接投资战略制定的理论基础、一般原则,提出我国企业的跨国直接投资战略可以定位为“依据国内外的政治经济环境,以区域比较优势为基础,采用多元化主体,选取优势产业,采用灵活的投资方式,分阶段有侧重的全方位推进国际化经营”。并对战略目标、战略主体、战略重点、战略步骤以及战略措施进行简要的论述。第五章首先对我国跨国直接投资区位现状进行分析,认为体现着“相对集中,但全面开花”的特点;论证了工业区位论与市场区位论是区位选择的理论标准,并在分析影响区位选择因素的基础上,认为我国企业跨国投资区域选择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全方位地对国际市场投资进入,同时,又要明确主攻方向和区别不同地区的战略层次和地位,逐步把投资由区域转向全球,实施投资市场的多元化。优先选取具有经济技术优势、生产要素具有互补性、投资环境宽松、融资便利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相似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在积累经验、熟悉环境、扩大影响、完善组织调查的基础上实现企业跨国投资的全方位和多元化。第六章结合跨国直接投资一般方式(主要包括合资、独资、跨国并购与战略联盟)的优缺点和国内外实践经验,提出我国企业跨国直接投资方式总体上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投资方式。认为根据我国当前的经济条件与企业势力,企业跨国投资应以合资为主,对于具有独特优势的企业可以考虑独资或多数股权的方式;鼓励通过多种国际融资和联合方式的跨国并购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投资;鼓励具有某些专有技术的企业充分利用跨国战略联盟的方式。第七章分析了国内外跨国直接投资产业结构现状以及产业选择的标准,根据区位比较优势理论,认为我国应当分地区确定我国的比较优势产业,有针对性地选择目标市场重点,选择不同的投资结构。对于具有适用技术和一定的比较忧势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开发型产业,适于到低于或类似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发展中国家投资;对于一些能与发达国家抗衡的产业(如航天工业、材料工程、生物工程与建筑工业等),有能力到发达国家去投资经营。 总体而言,本文提出我国跨国直接投资既应采取多元化主体、选取优势产业、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推行全方位的跨国直接投资战略的思想;同时,又强调要根据具体倩况确定跨国投资主体、方向、区域和方式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