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决策是人类思维最复杂的形式之一,现代管理科学中,如何在不确定情境下高效率的做出决策是面临的最大挑战。传统的决策理论是基于“完全理性”假设建立起来的,认为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可以掌握所有的信息,对每个方案效用能进行比较和衡量,追求“效用最大化”。但现实决策过程中,由于决策者的认知能力、感知能力、记忆能力、信息加工等能力有限,决策者只能在自己的掌握的信息范围内追求理性。行为决策理论是基于“有限理性”假设建立起来的理论簇。因为决策者是“有限理性”的个体,在决策的过程中不可能掌握完备的信息,决策者追求内心的满意,必然会导致非理性的决策偏差。公务员作为“有限理性”的个体,必然会存在决策偏差。该研究通过文献查阅,搜集和自编决策偏差测题,编制A、B平行版本的决策问卷。A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0.651,B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0.672,复本信度0.896,问卷信度良好。A问卷KMO值0.613,因子分析限定提取三个因子,累积解释总方差变异量60.47%。B问卷KMO值0.661,限定提取三个因子,累积解释总方差变异量69.50%。将提取因子命名为信息收集偏差因子、信息编辑偏差因子、信息评估偏差因子,结构效度良好。采用决策能力问卷A对西北大学150名MPA学员施测,结果表明公务员在信息收集、信息编辑和信息评估阶段均存在偏差。决策偏差总分及三个阶段偏差得分在性别、年龄、专业因素上均无显著差异。通过课堂讲授、决策情景模拟、资料辅导等方式对公务员决策偏差进行干预。干预后3个星期,采用决策能力问卷B对MPA学员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公务员决策偏差总分显著降低(p<0.05),信息编辑阶段偏差得分显著降低(p<0.05),信息收集阶段、信息评估阶段偏差得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公务员与大学生干预效果在偏差总得分(p<0.01)、信息收集阶段(p<0.001)存在显著差异,在信息编辑、信息评估阶段无显著差异。本文研究结论主要有:第一,研究编制的《决策能力问卷》包括信息收集、信息编辑和信息评估三个因子,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第二,公务员在信息收集、信息编辑和信息评估三个阶段均存在显著的决策偏差;第三,决策偏差总分在年龄、性别、专业等人口学变量上无显著差异;第四,课堂讲授、决策情境模拟、知识辅导等干预方式能有效减少决策偏差、提升公务员的理性决策能力;第五,与学生群体相比,公务员的决策行为干预具有更大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