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中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的形势需要出发,综合运用农业经济学、农业技术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理论,针对中国国情,理论联系实际,对新时期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主要内容和观点如下:1.研究指出新时期农业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性的、着眼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性调整。通过调整构筑我国农业融入全球经济的生产结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区域结构、走向现代化的社会结构。由此拓展了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内涵,并提出了结构调整应遵循经济效益优先、可持续发展、结构优化升级和农民作为经济主体的原则。2.对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演变过程、农业生产结构变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趋势等方面进行了定量分析,对未来5-10年我国农业生产结构进行了科学预测,并针对现状和问题,分别就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提出了调整方向和重点。3.在分析我国农业区域结构变化轨迹和各区域农业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各区域农业结构变化趋势,提出各区域发展特色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认为各个区域要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促进区域合理分工和专业化,使生产向优势地区集中,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优势产业区和产业带。4.分别从生产、流通、消费等不同环节和方面分析了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指出长期以来我国致力于实现粮食基本自给自足的供求平衡目标,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粮食生产低效益、购销低效率、消费低效用、供求低效能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粮食经济。在WTO框架下,我国应调低原定95%的粮食自给率安全目标,以便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更多地从国际贸易中获利。5.研究了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和特点及其对农业农村经济的影响,进而指出当前要跳出农业抓农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研究指出要打破城乡壁垒,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城镇化进程,加速农业劳动力转移,减少农民,是实现我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要求。6.在深入分析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以信息化推进市场化、大力推进农业企业化、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等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举措,并分别就每一方面提出了较为具体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