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给全球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因而产生了国际贸易与生态环境的诸多理论,这些理论主要分成两种观点:贸易有害论和贸易有益论。3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我国市场化趋势的制度变革促进了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使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的奇迹,与此同时,经济的高速增长同样导致了我国生态资源与能源物质的高消耗和不合理开发,造成了新的环境压力,加深了环境与贸易之间的矛盾。广东省和浙江省作为我国两大外贸强省,环境压力也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包含出口总额、工业废气排放量(或工业废水排放量)、固定资本投资额的实证模型,并选取浙、粤两省近20年(1990-2008)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对象,以不同贸易增长模型对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切入点,从定量的角度,对两省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在地区范围内(广东和浙江)寻找适用于外向型及内源型贸易增长模式省份的外贸增长方式,达到外贸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并为我国区域经济国际化的可持续性以及和谐发展提供参考。从脉冲响应结果来看,无论是以工业废气排放量为例还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为例,无论是考虑总体环境成本还是相对环境成本,广东省出口增长带来的环境影响相对较大,其方差分解最后解释力度基本在70%左右;浙江省出口增长对环境总体影响较小,且长期看来影响变化也不大,其方差分解最后解释力度也基本在20%左右。即“外向型”模式下出口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较大,而“内源型”模式下这种关系则较弱,以浙江为例,其环境污染主要来自中小民营企业等非出口行业,受出口影响较小。因此,以广东为代表的外向型省份应努力防止国外“环境成本转移”,优化产业结构,改变外贸发展模式,大力研发环保产品,积极发展环保产业;而以浙江为代表的内源型省份则需进一步加大环保工作力度、提高环保意识,推行清洁生产与管理,努力使环境成本内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