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对不同的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群体和中华异皮线虫(H.sinensis)、禾谷胞囊线虫(H.avenae)及寄生于烟草根部的胞囊线虫等种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两方面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通过制作永久玻片和临时玻片,对一些重要的胞囊线虫种及种下群体进行了详细的形态学观察,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二龄幼虫唇区结构、侧区侧线数等重要特征,同时对二龄幼虫的体长、口针长、尾长及透明尾长等主要鉴别特征进行了形态测量。结果表明:寄生于烟草根部的胞囊线虫无论从唇区结构、侧线数目、还是从各项测量数值上,与大豆胞囊线虫群体均无明显差别。中华异皮线虫与其他种相比差异较大。 对全部样品rDNA的ITS区进行了PCR扩增,并用AluⅠ,Bsh1236Ⅰ,BsurⅠ,CfoⅠ,DdeⅠ,HinfⅠ,MspⅠ及RsaⅠ等8种限制性内切酶对扩增产物进行了酶切分析及序列测定。PCR扩增结果表明:所有样品扩增片段长度均为1,030bp左右;RFLPs分析表明:经AluⅠ,CfoⅠ,RsaⅠ及MvaⅠ等酶切后,各大豆胞囊线虫群体均得到了相同的酶切图谱。经AvaⅠ酶切后,部分来自山西太谷的大豆胞囊线虫群体产生两类酶切图谱,显示出群体内存在一定的差异。另外,中华异皮线虫经除CfoⅠ酶以外的7种酶酶切后,得到的酶切图谱与其它种存在明显的差异。 通过对我国主要的胞囊线虫种群rDNA中ITS区的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明确了不同种群的系统学关系。其中大豆胞囊线虫种内群体间rDNA中ITS区间差异极小;寄生于烟草的胞囊线虫与大豆胞囊线虫各群体差异不明显,相似度高达99%,结合形态学特征,初步将寄生于烟草的胞囊线虫鉴定为大豆胞囊线虫;中华异皮线虫同大豆胞囊线虫差异明显,相似度仅为77%,而与甘蔗胞囊线虫(H.sacchari)的同源性较高,相似度为86%,这也是国际上首次报道中华异皮线虫的分子信息。另外,根据所测定的序列比较而得出的大豆胞囊线虫种内群体及胞囊线虫种间亲缘关系与Subbotin et al.(2001)根据形态学差异所进行的分组是完全相符的。 本研究表明:利用rDNA ITS区对大豆胞囊线虫进行种间水平上的分子鉴定是稳定和可行的,但其在种内群体水平上无明显差异,鉴别意义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