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本中“善”观念研究

来源 :雷茜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5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关于文字本身的研究逐渐成为进行中国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传统方法中,一般是将哲学思想研究作为出发点,将对文字的研究作为哲学探讨的辅助,而在关注文字本身的语言文字类学科的研究中,又较少进行哲学方面的发挥,以至于目前尚缺乏从探讨文字源头、流变到围绕文字所形成的哲学语境的通体一贯的研究成果。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字字形字义从出现到成熟的主要阶段,也是中国哲学从萌芽到茁壮的最初部分,为了从文字的角度更加深刻地解读哲学语境,本文选择“善”这样一个中国哲学的常用概念进行分析分解,力图在按照历史顺序分析文字本身的同时,关注其伴随的哲学语境的发展与变化,从而解读出其不同时期多重维度的哲学意义,这一方面是希望对“善”及其相关哲学命题产生独特的思考,一方面也是希望通过这种研究方式的尝试,打开一条有益的路径。本文主要分以下五个部分:绪论部分就选题缘起及意义进行了说明,通过文献综述及评析梳理和总结了目前关于“善”的哲学研究和文字研究情况,进而阐述了本文所采取的研究立场和方向,并就本文所用到的方法和创新之处作了简要介绍。第一章主要探讨了先秦时期“善”之字形字义的发生与演变,分别涉及在甲骨文材料和金文材料中“善”的相关内容,一是通过对甲骨文中“(?)”主要意涵的梳理和辨析,得出“(?)”所代表的一系列甲骨字形就是“善”的本字,进而辨析出其作为祭祀和判断的两层主要意义及作为膳食、时间的其他意向,二是通过对金文“譱”的研究,分析了其官职之意、能巧之意及其它修饰器名的膳食之意等,并就“譱夫”与“膳夫”进行了区分,回应了当前学界研究的一些话题,三是综合甲骨文和金文中“善”的初字的主要情况,通过从祭祀和判断到官职和能巧的意义变化,探讨其中哲学内涵的萌芽,为传世文献中“善”的研究进行铺垫。第二章主要探讨了春秋时期传世文献中“善”之多重内涵的形成与发展,在进入春秋时期以后,“善”的基本字形得到确定,故而本文的研究重点转向其字义的发展。本文依赖“五经”、《论语》《老子》《孙子》《左传》等典型的春秋时期文本材料,针对“善”在语言结构中分别处于主语部分、谓语部分和宾语部分所体现出来的三种基本样态,将“善”分成贵族性、技术性和道德性三大类意义进行梳理,其中采用了亚里士多德“四因说”中关于动力因、形式因、目的因的区别方案,对“善”的三重维度进行了探讨,为关于战国文献中“善”哲学意义的研究进行了铺垫。第三章主要探讨了战国时期传世文献中“善”的实体化发展,本章主要以《孟子》《荀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文献为战国时期关于“善”的文献代表,这是先秦时期“善”的相关语境在哲学发展上的高峰阶段,“善”开始具备了实体层面的意义。参考亚里士多德对实体的区别,“善”一方面体现出普遍实体的意义,有着“规则的总体形式”这样的内涵,一方面体现出作为具体实体的意义,正如在“积善”中所直接体现出来的那样,可以增减累积,前者涉及“善”是什么,是对“善”本身内涵的探讨,本文命之为“明体”,后者涉及如何“善”,是对“善”的方式效用或者修养方法的探讨,命之为“达用”。本章最后结合前两章的内容,对从甲金文到传世文献中“善”的哲学意义发展进行了梳理和小结。第四章主要在前三章的研究基础上,对“善”和部分中西哲学概念的比较与当代价值进行了探讨。一是“善”在同时期同语言体系中,通过各种连接方式与中国哲学的诸多核心命题发生着意义上的同步与转换,本文通过对有典型意义的“仁”“道”与“善”的此消彼长、融合分离之间的关系,意图展现出文字在哲学发展中的意义发展图景。二是“善”在同时期不同语言体系中,与以古希腊“先秦”为代表的文字的对比发展,本文对此进行了从字义到哲学用法的同异比较,从新的角度思考了中西哲学对比问题。三是“善”与现代白话语言体系中相同文字的意义对比,本文对其相关语境的变化进行了剖析,并就先秦“善”观念研究的现代启发作了探讨。“善”从字形的形成、字义的成熟到哲学作用的发展是先秦时期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对“善”的发展历程进行以哲学研究为目的的解剖,可以从中看到由神到人、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变化。以“善”之一字为主线,这是本文的一次重要尝试。
其他文献
聚类通常被用于对数据进行快速探索性数据分析,然而传统的聚类方法并不能及时有效对源源不断的数据进行快速分析。近年来,流数据聚类方法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基于当前对流数据聚类方法的研究,针对流数据聚类方法进行概述,首先介绍流数据聚类常用的窗口模型;其次,依据基础依赖的批处理方法从层次方法、分区方法、密度方法、网格方法和模型方面分别介绍了近几年相关的流数据聚类方法,并简要介绍流数据方法相关应用;最后,总
期刊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防误技术的应用,能够确保智能变电站按照既定的顺序和标准运行。文章在阐述智能变电站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变电站运行发展需要,从主动综合防误技术、自动化运行维护管理等方面探讨智能变电站系统运作防失误的基本措施,在此基础上结合系统参数从主动防护、装置优化调节、自主操作、硬板防误技术的应用角度,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行维护管理进行全面探讨,旨在提升防误技术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管
期刊
伴随着经济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人类进入了工业“4.0”时代,平台经济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平台从业者的规模愈来愈壮大。平台从业者拥有灵活的工作时间以及地点,不在拘泥于固定的工作场所,亦可以身兼数职,呈现出非标准就业形态。然而,平台从业者从事的行业多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因其职业特点导致遭受职业风险频率较高,但是其因无劳动关系被排出到工伤保险保护之外,工作安全保障的合理诉求难以实现。若对这种现状置之不理,一
学位
里耶古城(秦简)博物馆藏青铜与铁质文物具有南方潮湿地区金属文物典型病害问题,集合残、缺、破、断、锈、变形多种病害特征,文物腐蚀和矿化程度严重。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里耶古城(秦简)博物馆申请到瑞士联邦文化署(FOC)“可移动文物援助资金”,用于此批濒危金属(未定级)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项目借助国际力量资助、发挥科研院所专业优势,为经济不发达地区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积极探索更多合作、寻求各界力量共
期刊
在冬奥会的沿革历程中,从公共关系学视角出发,基于超循环理论探讨分析冬奥会公共关系问题。通过提出冬奥会公共关系运作时应该注意的环节,构建冬奥会公共关系与外部环境的反应循环、冬奥会公共关系催化循环以及冬奥会公共关系超循环的理论模型,发现当今冬奥会公共关系正朝着更为平衡有序的方向发展。得出开放与竞争是冬奥会公共关系超循环动力的源泉,突变与拟种是冬奥会公共关系超循环发展的根基等重要启示。借助于超循环模式的
期刊
帕金森病易累及自主神经系统并导致体位性低血压、餐后低血压、卧位高血压等血压波动情况,当合并高血压时存在临床血压管理难题,缺乏统一的国际诊断标准、治疗指南来规范诊疗。通过系统回顾既往文献和最新研究,本文探讨了帕金森病和高血压之间关系、帕金森病的血压波动机制和分类、血压管理目标,简述了该类人群筛查诊断和具体血压管理的方案和策略。
期刊
人体生理参数检测是临床生命体征监护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随着先进传感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理参数检测方式开始从传统的接触式向非接触式迈进。非接触式检测将注意力由设备转向“人”本身,即受试人员在不受设备束缚的条件下展开被试研究。成像式光电容积描记(image photoplethysmography,IPPG)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非接触式生理参数检测技术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IPPG通过RGB摄像头等
学位
老子形象的神仙化是早期道教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列仙传》《列异传》等汉晋时期的仙道题材小说,继承《山海经》《楚辞》等书神话内容的动物叙事模式,在老子“出关”故事中增加“青牛”“紫气”等文化事象,基本上实现了对老子形象的重塑。牛在商周时期的宗教信仰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青色在先秦时期的“五色”“五方”观念中,则被视为东方之色、生命之色。因此,就其与道家、道教思想的关联而言,老子“出关
期刊
传统碳基导电油墨以石墨(Graphite,Gt)或炭黑(Carbon black,CB)等为导电填料,电阻率大,在柔性电子领域应用裹足不前。而石墨烯(Graphene,Gr)和碳纳米管(CNTs)等碳基纳米材料虽电阻率低,但成本高,难以满足大规模市场需求。将CNTs或Gr与CB和Gt等成比例混合制备的多元碳纳米复合材料(Carbon nanocomposite,CNPs)电子传输能力好、成本低,为
学位
江户时代,日本民间纠纷的解决极为依赖内济。内济是日本江户时代由奉行、名主、公事师等主体作为扱人,在纠纷各方当事人之间居中斡旋、帮助沟通,促进当事人达成和解以消除纠纷的调解活动。实践中,内济既贯穿于司法官的案件审理活动始终,又独立于审判而为各类纠纷解决者所灵活适用。内济的适用及时有效地修复了民众间破损的社会关系,维护了江户时代日本的社会秩序。明治维新后,内济的理念依然在日本法中得以延续和发展。本文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