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基、王柏、金履祥、许谦是宋元时期金华地区的四位学者,史称“北山四先生”。北山四先生继黄榦之学,以“熟读《四书》”为治学之重心,终生奉守朱子学,被后世推崇为“理学正宗”。北山四先生将诠释“经典”作为传承朱子学的主要手段,以“四书”为核心,扩展至“五经”、“四部”之研究,使经典诠释从文献疏解与历史考证两条路径之上得到推进,重新唤醒程朱理学的内在生命力。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系统梳理了以《大学》为中心的北山四先生“格致诚正”思想。第一部分介绍了北山四先生《大学》研究的时代背景与学术渊源。理学在获得官方认可,逐渐走向制度化的过程中,思想内部的发展动力与多元性受到压抑,渐趋保守与世俗。此时理学研究的重心已完成从“五经”向“四书”的转型,《大学》文本的诠释取向也由“政教”转向“修身”。北山四先生师承黄榦一脉,以朱子学为本诠释《大学》,融会以吕祖谦、陈亮为代表的浙学学术观念,提出了具有创造性的《大学》研究的新观点,同时从侧面展现出浙江朱子学的独特形态。第二部分详细分析了北山四先生对于“格物致知”的认识。北山四先生在理学视阈之下解读《大学》,是以“理一分殊”与“性即理也”为理论前提的,而对于“格物致知”的理解囊括了客观求知与扩充本性两个方面。其中,知识的获取集中于“博物洽闻”与“立德修身”两个层面,并将道德践履也看作一种“求知”活动。同时,强调以格致“分殊”为重,洞达“理一”为本,从而引申出对于具体实践的重视。第三部分以对“诚意正心”的讨论为主体,总结出北山四先生乃以“慎独”解“诚意”、以“持敬”言“正心”。并在疏解朱子之说的基础上,辨明“意”与“情”之差异,乃“心之初发处”与“心之发用处”。即“慎独”、“持敬”各有侧重,然皆“心”上工夫,是“修身”的最后关口。第四部分从“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关系中,理解“三纲”及《大学》文本之意义,及其在整个儒学体系中的价值。“明明德”便是儒家“学以成人”的目标所在,“新民”则集中体现了儒学“下学而上达”的精神,而“止于至善”契合“允执厥中”的儒学心传。可知《大学》之教具备了儒学“明体达用”之特质,并与其他儒家经典共同构筑起儒学思想的重要根据。北山四先生关于“格致诚正”的讨论,也充分反映了宋元时期“四书学”研究的新趋势,已由“述经”转向“述朱”,由“传经”过渡为“明道”,并展现出“文字与义理并重”、“以史证经”、“经世致用”的新时代解经特色。是时,朱学面临陆学之挑战,北山一派以重振朱子学自任,讲学授徒,自成一派,希冀借助理学思想的力量,达成移风化俗、肃清人心,匡扶社稷之目的;也在学术上促进了理学的北传,直接对元明时期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