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汉语教育是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汉语教学的发展十分重要。不同国家的儿童又有着各自独特的语言文化背景、学习习惯和学习特点。因而编写一套针对性较强的儿童汉语教材对于儿童汉语教学尤为重要。本文以《汉语顶呱呱》和《体验汉语》这两套国别化儿童汉语教材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全球视野比较法和数据库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国别化”和“儿童化”两个角度,探讨儿童汉语教材在话题设计方面的特点。本文的第二章,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国别化儿童汉语教材的编写原则和特点,设计出包含“个人信息”、“认知”、“日常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人际交往”、“中国文化与习俗”和“本国文化与习俗"这八个大类话题的话题分类模板。并结合日本和泰国这两个国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对《汉语顶呱呱》和《体验汉语》这两套国别化儿童汉语教材中的话题进行了分类和数据统计。从各大类话题出现的次数和所占比例、每个小类话题的出现次数、顺序以及难度等角度,对《体验汉语》和《汉语顶呱呱》这两套教材进行了对比分析。两套教材中所占比例最多的大类话题为“认知类”话题和“生活类"话题,除“中外文化与习俗"大类话题之外,各个大类话题的所占比例大体相当。两套教材的不同之处在于《汉语顶呱呱》的内容较为丰富,小类话题的出现次数总计为267次,且注重体现话题的国别化特点,涉及“中日文化与习俗”的小类话题共出现36次。而《体验汉语》的内容较为简单,课文多是插图配文字框的形式,小类话题出现的总次数为174次,话题中有关“中国文化与习俗”的小类话题共出现11次,并且没有有关“泰国文化与习俗”的小类话题出现。本文的第三章和第四章结合上述数据,进一步分析这两套教材的话题在“儿童化”和“国别化”这两个方面的特点,发现了两套教材的话题设计都比较注重培养儿童的认知能力。首先从“个人信息类”话题和“认知类”话题开始,引导儿童从认识自我和他人的角度开始认识世界。此外“生活类”话题中所选的话题以贴近儿童日常生活的话题为主,“交际类”话题则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选择简单的、可以让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交际用语。两套教材不同之处在于:《体验汉语》中“生活类”话题以日常生活为主,“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话题相对较少,而《汉语顶呱呱》的“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话题则比较丰富。在“国别化”方面,《汉语顶呱呱》中有关“中日两国文化和习俗"的小类话题十分丰富,涉及两国的服饰、饮食和节日等方方面面,很好的体现了两国文化的特色。而《体验汉语》只在“节日"、“饮食”和“景点”等小类话题中介绍了中国文化,并且没有涉及“泰国文化与习俗”的话题。以上可以看出《汉语顶呱呱》更好地体现了教材的“国别化”特点。本文的第五章在上述分析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儿童汉语教材的编写提出了一些建议:儿童汉语教材在编写时,应当注重培养儿童的认知能力,符合儿童的学习特点和规律。话题尽量贴近儿童的日常生活,并将两国的习俗与文化融入到各个小类话题中,以体现教材的国别化特点,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