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服生物活性肽多数因分子量过大很难透过肠粘膜,在胃肠道中不稳定,在体循环中也会迅速代谢。羟脯氨酸作为胶原蛋白的特征成分,在肽序列中可使胶原衍生低聚肽,对肽酶、蛋白酶具有高度抗性。口服胶原蛋白水解物后经过胃肠消化吸收,以序列为Hyp-Gly(Hyp-G)、Ala-Hyp(A-Hyp)、Leu-Hyp(L-Hyp)、Ile-Hyp(I-Hyp)、Pro-Hyp(P-Hyp)、Ser-Hyp(S-Hyp)、Phe-Hyp(F-Hyp)、Glu-Hyp(E-Hyp)、Gly-Pro-Hyp(GP-Hyp)、Glu-Hyp-Gly(E-Hyp-G)、Ser-Hyp-Gly(S-Hyp-G)、Ala-Hyp-Gly(A-Hyp-G)、Pro-Hyp-Gly(P-Hyp-G)、Phe-Hyp-Gly(F-Hyp-G)、Leu-Hyp-Gly(L-Hyp-G)等肽形式存在于血液当中。部分研究已证实胶原蛋白水解物和胶原肽的抗氧化性,对血液中胶原蛋白衍生羟脯氨酸小肽的氨基酸序列以及含量也有研究,但以上序列的羟脯氨酸小肽是否具有抗氧化性有待探究。本文以Hyp-G、A-Hyp、L-Hyp、I-Hyp、P-Hyp、S-Hyp、F-Hyp、E-Hyp、GP-Hyp、E-Hyp-G、S-Hyp-G、A-Hyp-G、P-Hyp-G、F-Hyp-G、L-Hyp-G为研究对象,利用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四种抗氧化评价方法,确定15条羟脯氨酸小肽抗氧化活性以及与非肽类抗氧化剂(VC、VE和芦丁)之间的抗氧化协同效果,并利用分子对接,研究15条羟脯氨酸小肽和抗氧化剂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主要结果如下:(1)在体外抗氧化实验中,15条羟脯氨酸小肽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相近,清除率仅能达到15%左右,清除能力较低。在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中L-Hyp、I-Hyp表现出较好的清除能力,在一定浓度下,清除率可达到60%左右。15条小肽表现出较高的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2)15条小肽与非肽类抗氧化剂结合时羟基自由基清除活性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结果拮抗作用明显,对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清除的羟脯氨酸小肽不适合与非肽类抗氧化剂之间协同使用。在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方面,与VC、VE和茶多酚结合使用能够提升羟脯氨酸小肽的抗氧化能力,很好弥补15条羟脯氨酸小肽在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方面的不足。(3)根据“-CDOCKER Energy”结果数值表现,15条羟脯氨酸小肽与HSA位点Ⅰ、位点Ⅱ之间均可结合,虽紧密性不强但依旧可形成可逆性复合物,分子量增大。所以羟脯氨酸小肽与HSA结合对小肽的吸收利用存在一定影响。抗氧化剂与HSA位点Ⅰ之间存在结合。抗氧化剂、小肽与HSA结合的氨基酸残基一致,主要为疏水相互作用。虽然小肽与抗氧化剂联合使用可增加小肽部分抗氧化活性,并与小肽之间存在着结合竞争,但抗氧化剂在HSA位点Ⅰ的“-CDOCKER Energy”值不高,竞争不强,对小肽分子量增大导致的生物利用度问题存在一定作用,但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