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乡村聚落由民居建筑单体集聚而成,其集聚方式构建了聚落建筑组团和公共空间。传统聚落在长时间的演变中,不断适应当地地域文化和气候环境,从而形成一种自然原生的聚落空间形态,体现了传统聚落抵御和调节自然气候的能力。研究二维和三维视角下传统聚落公共空间形态和微气候环境的关联性,获取绿建导向下以体感舒适度为评价基准的传统聚落公共空间的适宜性尺度区间,有助于我们从传统聚落的地域建筑文脉中提取绿色营建基因。论文第一部分解析了浙江省传统聚落公共空间的形态特征。笔者基于户廓所建构的聚落总平面图中通过软件提取了聚落的户域形态,在二维和三维两个视角下分别求取聚落平均户域密度和公共空间天空开阔度两个指标,总结归纳了浙江省传统聚落公共空间的形态特征。论文第二部分模拟了传统聚落公共空间的微气候环境。一方面在聚落户域公共空间内均匀布置测试点,并借助计算机辅助编程方法,模拟冬夏季设计日的聚落公共空间微气候环境。另一方面借助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户域公共空间微气候环境的评价指标进行统计,绘制冬夏季设计日户域公共空间的微气候变化曲线图。论文第三部分论述了聚落公共空间形态与微气候环境的关联性,修正浙江省微气候评价指标的体感舒适度区间并据此筛选出聚落的体感舒适户域。在聚落舒适户域的基础上,根据冬夏季设计日微气候指标的极值时刻,提取体感舒适户域中冬夏季微气候指标平稳波动的户域,定义为聚落的平稳舒适户域,其公共空间形态体现了传统聚落地域建筑文脉中的绿色营建基因。研究聚落平稳舒适户域的公共空间形态特征,以期求取绿建导向下以体感舒适度为评价基准的传统聚落公共空间的适宜性尺度区间。最后结合聚落舒适户域占比,求取绿建导向下以体感舒适度为评价基准的聚落规模和边界形态的适宜性尺度区间。本研究旨在重新定义多维视角下聚落公共空间形态的量化研究方法,为聚落公共空间形态特征的界定分类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结合聚落公共空间微气候环境求取传统聚落公共空间形态的适宜性尺度空间,为乡村聚落的新建、改造和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设计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