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存贷利差不断缩小和人们投资理财意识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将开展理财业务作为一个重要选择。经过多年发展,理财业务在服务实体经济、促进商业银行转型、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国内资产管理市场的运作主体。但由于缺乏对理财业务的监管,一些潜在的风险逐渐暴露,对银行的经营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尤其资管新规的推出更是限制了传统理财业务的发展。而且已有的研究主要停留在理财业务对银行经营绩效、盈利能力的影响,以及影子银行对银行经营稳定的影响,很少有人研究理财业务对银行经营稳定性的影响。因此,研究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对经营稳定性的影响,并为未来理财业务的发展提供建议,具有巨大的意义。
本文首先交代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并对已有的研究进行了梳理,然后对相关概念理论和影响机制进行了说明。在实证部分,本文利用我国17家上市商业银行2010-2017年的数据进行分析,以银行的破产概率Z指数作为被解释变量衡量商业银行经营的稳定性,从总体上实证研究了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对银行经营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区分银行类型、产品收益类型和产品期限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实证结果显示,在现有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运作模式下,发行理财产品会降低经营的稳定性,并且不同类型的理财产品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大小不同。在此基础上,从盈利能力方面、风险方面和杠杆率方面,在考虑交互作用和不考虑交互作用条件下,进一步分析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对经营稳定性的具体影响路径。结果表明,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会通过降低银行的资产报酬率和平均资本比率而降低经营稳定性,但会通过降低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而增加银行经营的稳定性;理财产品与资产报酬率、不良贷款率和平均资本比率的交互作用也会间接增加银行经营的稳定性。
最后根据实证结果和目前我国理财业务发展遇到的问题从监管机构和银行两方面提出政策建议。监管机构方面: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对理财业务的监管。银行方面:取长补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建立理财业务风控体系;满足资管新规要求,推动理财业务转型;加大理财产品创新力度;加强对银行理财人员教育。
本文首先交代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并对已有的研究进行了梳理,然后对相关概念理论和影响机制进行了说明。在实证部分,本文利用我国17家上市商业银行2010-2017年的数据进行分析,以银行的破产概率Z指数作为被解释变量衡量商业银行经营的稳定性,从总体上实证研究了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对银行经营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区分银行类型、产品收益类型和产品期限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实证结果显示,在现有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运作模式下,发行理财产品会降低经营的稳定性,并且不同类型的理财产品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大小不同。在此基础上,从盈利能力方面、风险方面和杠杆率方面,在考虑交互作用和不考虑交互作用条件下,进一步分析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对经营稳定性的具体影响路径。结果表明,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会通过降低银行的资产报酬率和平均资本比率而降低经营稳定性,但会通过降低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而增加银行经营的稳定性;理财产品与资产报酬率、不良贷款率和平均资本比率的交互作用也会间接增加银行经营的稳定性。
最后根据实证结果和目前我国理财业务发展遇到的问题从监管机构和银行两方面提出政策建议。监管机构方面: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对理财业务的监管。银行方面:取长补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建立理财业务风控体系;满足资管新规要求,推动理财业务转型;加大理财产品创新力度;加强对银行理财人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