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萧红是东北新文学史上第一位女作家,也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成就突出的作家之一。“民族魂”鲁迅曾称赞她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20世纪80年代,曾兴起过萧红研究热,对此萧军曾说道:“对于这样一位作家,仅仅从事文学生涯只有十年间的历史,为我国文学事业——无论质或量,社会意义,艺术造诣——留下了不能抹煞,不可磨灭的业绩,我们是应该进行一次严肃的,认真的研究和探讨工作……”①所以,半个多世纪以来,萧红文学越来越唤起了研究者的兴趣,一时成为海内外研究者聚焦的热点。萧红研究呈多元化趋势。有人对其“诗化小说”,“女性的悲悯情怀”着迷,有人对其“人道主义与国民批判性”思考,有人对其“小说的散文化与文学的向内转”研究,也有人对其“幽默美学问题与艺术原型的”探讨,还有热衷于“萧红与其他国内外的作家比较研究”等等,出现了大量的优秀的萧红研究者及其研究著作。研究的发展历程是由作家生平经历为背景的作品研究向小说的叙事学研究转变,而后又出现了一些萧红小说叙事学方面的研究,如“女性视角”“复调”“回忆诗学”“反讽叙事”等解读方式又掀起了萧红作品研究的新热潮。笔者迷恋于萧红创作的儿童视角叙事,想试着探寻一下她的童年记忆与儿童视角叙之间的关联以及儿童视角与萧红创作风格之间的相通之处。由于萧红不是一开始就熟用儿童视角叙事的,她的文学创作由幼稚走向成熟,是从投身左翼思潮到逐渐独立,有意识地疏离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从而寻找到儿童视角叙事这一独特的创作角度。所以萧红研究的前辈们忽视了儿童视角叙事在萧红的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因而对她小说中的儿童视角叙事这一命题研究还不够系统。所以笔者想从儿童眼光感知世界,儿童思维表达感悟的的特点来探讨萧红儿童视角叙事小说创作的审美特征。以叙述学、叙事学、儿童心理学,儿童文学等理论为背景,从儿童视角如何影响作家小说创作这一视角来分析萧红儿童视角小说创作素材的挑选、情节的组织及叙述语言方面呈现出来的审美特征及其在文学创作史上的意义,深入理解萧红在记忆中用自己的热血和爱心创造的世界,理解作者对人性死灰,心灵冷漠的现实世界的否定与提升,理解人类的童年情结。萧红运用儿童视角叙事,给人们留下了不少不朽的篇章,如《手》、《牛车上》、《家族以外的人》、《后花园》、《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等等。她能自如地完成从成人到儿童的角色置换,以儿童眼光去打量陌生的成人生活空间,从而打造出一个非常别致的世界,展现不易为成人所体察的原生态的生命情境和生存世界的他种面貌。她以清新浅白的语言、凄婉细腻的笔调,真实而感人地再现了她童年时代东北农村黑暗、落后、愚昧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旧的传统意识对人民的束缚和戕害,表达了她对家乡人民苦难境遇的深切同情。同时对旧风俗、旧习惯进行了无情的鞭挞。萧红十年的创作,留下了一百多万字的文学精神粮食,供后来无数的萧红研究者驻足回望,深入解读,她那坦率明丽的文风为现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儿童视角的这种叙事策略一度成为了中国现代作家所亲睐和热衷的创作技巧选择。本论文共四个部分,包话前言、上篇、下篇、结语四大内容。第一部分,前言:主要概述萧红运用儿童视角创作的发展和成熟以及国内外萧红研究动态,简述自己写作本文的缘由以及儿童视角的基础性解读。第二部分,上篇:主要探讨儿童视角在萧红小说中表现出来的审美特征。主要从四个方面进一步探讨,具体分析儿童视角叙事影响着作家对素材的挑选;影响着对情节的安排;小说的叙述语言打下了童年的印记;儿童视角叙事让萧红的文字富有色彩感,小说呈现出历历在目的画面感。第三部分,下篇:主要阐述萧红儿童视角叙事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萧红作品的价值在于她对儿童体验的回味,提供了真正美学意义的童心世界;在于她用儿童视角对故土人情人性的深沉关注,创造了不可模仿的范本;还在于儿童视角的选择塑造了活泼天真的儿童叙述者,建构了文本内容上的儿童色彩,形式上开放的审美维度,从而营造了广阔自由的审美空间。第四部分,结语:萧红以创作作为一生的“宗教”,笔者相信,萧红及作品的研究将会越来越多维度,萧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地位与贡献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人更进一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