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抗战时期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的设计教育思想进行研究。重点以1938年的“中华工艺社”作为开端,以1942年建立的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作为研究对象。从抗战时期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开展的一系列建设活动及教育教学情况入手,总结其中折射出的设计教育思想,分别从抗战烽火指向下的“国防关系”设计教育思想;劳动生活指向下的“实用美观”的设计教育思想;国货洋货指向下的“教坊结合”的设计教育思想;以及生活理想指向下的“美化人生”的设计教育思想四个方面来论述。最终将当时省艺专的办学思想和理论实践总结为三点,一是办学形式的多样性造就了设计教育思想的多元化;二是课程建设的完整性奠定了设计教育思想的特色化;三是教员思想的创新性保证了设计教育思想的前瞻性。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是时代的产物,它不是一个单纯个体的事件,而是一种群体的行动过程。省艺专是四川美术学院和四川音乐学院的前身,如今这两所学校已经成为西南地区最重要的两所艺术院校。省艺专的产生对于西南地区设计教育的发展是起重要开创作用的,这所学校不仅是四川美术学院和四川音乐学院发展历史的关键节点,也是中国设计教育开创分科教育、实践性教学的重要起点。抗战时期,全国性的高校内迁使西南大后方聚集的一批艺术家和教育家,他们在大后方进行了一次中国设计教育的大胆尝试。尽可能的拼凑抗战时期省艺专的历史面貌,探寻抗战时期省艺专的设计教育思想体系的形成,这有利于研究者们去挖掘中国设计教育学科的思想变迁与学源背景,从中思考当代中国设计教育的特质如何在这一时期的梳理中寻找到原型。当时的这些艺术家及教育家们把最初在脑海中的一点教育思想萌芽最终发展成了中国设计教育模式的成功经验,他们不愧担当中国设计教育史上的开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