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学生社团治理研究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90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得到迅猛发展,其管理困难重重,造成了社团管理秩序混乱、质量不高,效率低下,越来越不能适应社团发展的的实际需要。基于对对东北大学、辽宁大学以及沈阳师范大学学生社团管理的调查,以及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社团管理的了解,通过对我国、美国高校网站中公布的学生社团管理制度与现状的分析,本研究认为:我国政治、经济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以人为本、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的提出以及管理理念的进一步发展,对于我国高校的学生社团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继承、借鉴与不断的尝试中,我国高校学生社团治理形成了包括治理理念、治理制度以及治理机制的治理模式。其中,随着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在数量、规模以及类型上的迅速增长;学生社团的职能与作用的日益丰富;治理理念从单纯的政治思想教育服务发展为包括思想教育、素质教育以及校园文化等在内的丰富内涵。治理制度中,建立了由党委领导、团委负责、学生组织具体管理的三级治理结构。特别是近年来,学生社团社联会的成立,与学生会以及团委形成了高校学生管理的一体两翼的组织架构。同时,根据学生社团的发展,各高校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培训、成立与注册,活动与场地的申请登记、资金的申请与管理、监督与评价以及社团负责人的遴选等各方面都形成了比较规范一致的制度,提高了学生社团发展与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在治理机制方面,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形成了党团决策与指导机制、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行政管理监督与评价机制以及自组织治理机制。每种治理机制都有着自身独特的治理范围与对象,有着治理优势也有着治理盲区。因此,在正确认识学生社团的组织特征与性质的基础上,通过增强学生社团教育性、自治性,学习借鉴其它国家高新学生社团治理的先进经验,改革与完善现有社团治理理念、制度以及机制,提高学生社团指导的专业化水平,提高社团治理的质量与效率。
其他文献
偏好反转是决策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最初是指人们在期望值大体相等的一对博弈中,往往选择概率高而损益值小的博弈,却对概率低而损益值大的博弈定高价,即人们在选择和定价中表现
本文针对高中新课程模块主题教学的问题,在详细分析了研究的理论基础上,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以高中化学新课程为例,探索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的单元教学设计思路并进行实践,通过结
<正>著录项申请号:CN201620556490.8申请日:20160606公开(公告)号:CN205693399U公开日:20161116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科米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发明人:殷艳波,李桃,倪建军,杜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于1983年在其《智力的结构》一书中理论首次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lntelligenees)。他通过大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