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各国经济高度发展的同时,水土流失、生态多样性减少、耕地退化等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也随之出现,并呈现出一派愈发严重的态势发展着。生态环境问题普遍存在,使世界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受到制约,严重阻碍了人类社会前进的步伐。可持续发展理念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被提出,自提出起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研究、评价可持续发展的不同指标体系也在不断地被提出,在众多指标中,生态足迹方法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可与推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农业一直处在基础性的重要位置,而对于整个农业领域,种植业又是其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会是农业、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江苏是我国位居前列的农业大省,据《中国生态足迹报告2015—生态承载力、城市与发展》显示,江苏省是国内生态足迹占比较大,排名处于前三的省份之一。由于江苏省的种植业和作物生产在全国占比较大,因此对该省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将对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目前比较流行的生态足迹方法进行改进和完善,从作物生产生态足迹和作物消费生态足迹的角度对江苏省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和评价。对江苏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账户进行细类划分,确定适用于本研究生态足迹模型中的相关参数。对作物生产特征进行分析,分析2005-2014年江苏省及不同地市的不同类型土地生产力在地区间、年度间的差异性。研究2005-2014年间江苏省及各地市作物生产生态足迹和作物消费生产足迹的时空差异性,2005-2014年间江苏省及各地市作物生产和消费生态承载力的时空差异性,并对作物生产和消费生态足迹进行平衡分析。最后利用作物生产生态足迹和作物消费生态足迹两个概念,从江苏省作物种植业的生产可持续指数、消费压力指数等方面对江苏省作物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生态、经济的综合研究分析。得出结论如下:(1)2014年,江苏省各地市间的作物生产生态足迹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全省13个地级市中,盐城的作物生产生态足迹最大,无锡最小,其中作物生产生态足迹较高的地区,都是江苏省作物的主要产区,每年作物的产量较多。2014年,江苏省各地市间作物生产生态承载力的分布差异也是比较明显的,苏北地区的作物生产生态承载力普遍要大于苏中和苏南地区,盐城的总作物生产生态承载力最大,无锡的作物生产生态承载力最小地区水土资源的禀赋、耕地与淡水资源地的产量因子是影响作物生产生态承载力的两个主要因素,在江苏省各个地市之间,苏南、苏中、苏北三个片区的耕地和水资源地的分布有明显不均的特征,无论是耕地资源还是水资源,苏北都在总量上占据着明显的优势。(2)2005-2014年江苏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总体呈一个波动下降的趋势,幅度总体变动不大。近十年间江苏省作物生产生态承载力也呈上升趋势,同时在此期间江苏省作物生产一直稳定的呈现生态盈余,总体上呈波动上升的趋势。江苏省作物生产的发展模式在目前处于一个相对可持续发展的状态,生态环境的现状相对安全,该地区内的生态容量基本可以维持作物生产的生态平衡,基本实现了作物生产的可持续发展。(3)2014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间作物消费生态足迹的差异比较大,其中南京、徐州、苏州的作物消费生态足迹较大,排在省内前三的位置,作物消费生态足迹最高的南京市,最小的是镇江,苏南地区的作物消费生态盈余值相对苏中、苏北地区较小。(4)2005-2014年江苏省作物消费生态足迹总体上呈一个波动下降的趋势,与前文生产生态足迹的变化趋势一致,近十年间,江苏省作物消费生态足迹都小于本地的生态承载力,说明江苏省自身拥有的自然资本一定程度上可以按组当地常住人口的消费需求。(5)2005-2014年江苏省作物生产生态可持续发展指数变化的范围处在0.5-0.75之间,表示其作物生产中资源的利用总体上处于一个弱可持续的状态,呈一个波动上升的趋势发展。空间分布看,2014年江苏省各地市作物生产资源的利用均处于一个弱可持续状态。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苏南地区的作物生产可持续程度普遍低于苏中和苏北地区,其中作物生产生态可持续指数最高的是苏州,最低的是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