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能离子束对过渡金属氧化物电学及自旋输运影响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L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材料的物理性能与表面结构和性质密切相关,引入缺陷的表面改性方式会对材料物理性能产生显著的影响。由于过渡金属氧化物具有结构和价态的多样性,以及对缺陷足够大的包容性,使得这类材料成为表面改性研究的主要对象和热点。当前,与其它表面改性方法相比,低能离子束轰击技术具有渗透深度小、可控程度高以及操作简便等优点,已成为探索过渡金属氧化物中新效应的一种重要方法。近年来,研究发现过渡金属氧化物经低能离子束轰击后,展示出金属-绝缘相变、忆阻开关效应、二维电子气(2DEG)等新的物理性能,并在传感器、存储器、场效应器件等方面有较大的应用潜能。因此,利用低能离子轰击技术对过渡金属氧化物表面进行改性,研究改性前后材料性能的变化,认清电学、自旋输运性质的变化关系,对于开发新型电子器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针对上述背景,采用低能Ar+离子束轰击的方法对单晶和非晶过渡金属氧化物表面进行不同程度的改性,探讨改性前后单晶SrTiO3(STO)和TiO2表面形貌结构、电学及自旋输运性质的变化,分析离子轰击引入的氧空位缺陷对氧化物表面形成类似2DEG导电层的贡献,同时对比了掺杂STO块体的自旋输运特性;利用热激放电测试,对非晶TiO2和Ta2O5薄膜改性后的表面陷阱能及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对STO(001)和TiO2(001)进行低能Ar+离子束轰击,基于氧的优先溅射原则,该过程在氧化物的表面引入了氧空位,而由氧空位提供的额外电子部分被附近的Ti4+吸收后还原为Ti3+离子,因而在表面分析中得到归属于Ti3+的光电子能谱峰和来自氧空位缺陷的光致发光峰。同时,金属与氧化学键的断裂导致表面晶体结构被破坏,并趋向于无定形态,因此在透射电子显微图中观察到3-5 nm的无序损伤层。表面分析结果表明低能离子束轰击可在单晶氧化物表面形成纳米级厚度的空位缺陷层,并导致结构的无序化以及电子性能的改变,说明低能离子束轰击是过渡金属氧化物表面改性研究的一个有效手段。2、对改性STO(001)和TiO2(001)表面的电学性能变化进行研究,观察得到两者的电阻均随轰击时间的增加而减小,但各自的电输运性质有着明显的差异。对于STO,原位监控离子轰击过程中其表面电流的变化情况表明,低能离子束轰击引入的氧空位或Sr-O双空位所提供的额外电子是形成导电表面的主要原因;轰击时间t≤5 min时,表面导电模式为局域态之间的跳跃;t=10 min时,在随温度变化过程中出现了金属-绝缘相变;而t≥10 min时,电阻率与温度满足关系ρ∝Tα(α>2),表明此时STO表面形成了类似2DEG的导电层。对于TiO2,轰击时间较短时,低温的电子输运满足二维多重俘获和释放模式,表明低能离子束轰击也可在TiO2表面形成类似2DEG的导电层;轰击时间较长时,TiO2的电导行为在低温范围由Mott变程跃迁决定,而高温时则受弱局域化效应的主导。通过理论分析表明两种氧化物表面原子结构的差异是引起电学输运性质差异的主要原因。因此,改性过渡金属氧化物表面的电输运性质与材料的微观结构密切相关。3、分析探讨改性STO和TiO2中导电表层的逆Rashba-Edelstein效应(IREE)。利用两步翻转测试法,分离提取出纯的IREE电压。通过微波扫频测试,获得改性体系中表征自旋输运的两个重要参数自旋混合电导和IREE长度。这两个参数均与其它低维导电体系的相关参数处于相同数量级,表明改性过渡金属氧化物的自旋输运性质是由表面电场主导的自旋轨道耦合的大小所决定,而与材料的微观结构关联性较小。相比之下,掺Nb或Nd的STO中自旋输运性质则与杂质原子的自旋轨道耦合大小成正比。4、对非晶绝缘Ta2O5和TiO2薄膜表面进行离子束轰击改性。由于Anderson局域化,改性引入空位缺陷的薄膜表面未呈现出金属性,但通过热激法在其表面检测到了放电现象,表明离子束轰击成功在薄膜表面注入了表面电荷,且形成的缺陷有利于电荷的存储。由电流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曲线,拟合得到改性氧化物表面的陷阱活化能分别为0.121 eV(Ta2O5)和0.228 eV(TiO2),各自的弛豫时间为585 s(Ta2O5)和287 s(TiO2),表明所注入的表面电荷主要束缚在浅陷阱中,加热刺激下这部分电荷极易脱陷并快速衰减。表面电荷的成功注入,表明离子束轰击在非晶过渡金属氧化物薄膜的电荷存储和输运性能研究领域中具有独特作用。总之,低能离子束轰击是材料表面改性的一个重要手段,过渡金属氧化物为结构与物性关系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广泛的平台,该方面的深入研究将带动新的多功能氧化物器件的发展。
其他文献
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中,时滞复杂动力系统随处可见,对其动力学行为的研究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工程应用中都有重大意义。同时,作为一种人类改造世界的有效手段,控制系统理论及其应用越来越重要,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是:如何通过人为的有效控制,实现时滞复杂动力系统的同步。目前,该领域已吸引了来自物理、数学、工程、通信、生物学等各领域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未能得到充分研究与解决
单原子层石墨烯因其在电学、力学、热学和光学方面的优异性能,自2004年被发现以来,便一直备受各领域科研工作者的青睐。其中,采用石墨烯作为场效应管的沟道材料是其最具前景的应用之一。但是,器件的结构和介质会影响甚至改变石墨烯场效应管(GFET)的性能。本文以自氧化铝为介质,提出了多种简单的制备方法,并制备了多种新型结构GFET,研究了器件的结构和介质对GFET特性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一、沉积介质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能够全天时、全天候地获取地球表面高分辨率图像,在农业调查、地质勘探、灾害评估和军事侦察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SAR自动目标识别(Automatic Target Recognition,ATR)技术可以自动、准确、高效地将SAR图像中的目标进行分类、辨识,极具研究与应用价值,是当前国际SAR技术领域的前沿热点。特征提取是SAR
径向注行波管是电真空器件中的一类重要的小型化管型,具有工作频带宽,电压低及结构尺寸小等特点,在新一代5G通信、新体制雷达系统等民用和军用领域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能够满足实际应用对微波功率器件的工作频段、输出功率和封装体积等要求,是很有价值的研究方向。本论文围绕径向注角度对数曲折线慢波结构行波管中的慢波结构、电子枪和磁聚焦系统等关键部件的研究设计和工艺试验进行了详细阐述,分析了角度对数微带慢波结构的
近年来,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和雾无线接入网络(Fog radio access network)等大规模分布式天线系统、海量机器类通信(Massive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等新型通信架构和技术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认可和倡导。活跃用户探测(Active user detectio
实际地质体具有信息量巨大、构造复杂等特点,目前工程尺度的地质建模技术普遍存在精度不高、"人机交互"过多等局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可视化编程插件Dynamo、在Revit软件中对复杂地质体建立参数化三维地质体模型的方法。该方法通过自编节点,实现对勘探孔点云数据的Kriging插值,生成NURBS地层曲面,进行曲面自行矫正,最后生成包含物理力学性质属性的参数化三维地质体模型。利用该方法,根据上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的规模和复杂性日益提高,准确及时的性能数据对网络管理至关重要。然而,庞大的现代网络以及现有测量技术的限制使得收集完整的测量结果是不切实际的。网络断层扫描是从医学中CT扫描衍生出来的概念,其核心是通过易于观察的量来推断所需测量的量。网络断层扫描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用于推导网络内部链路的性能指标,如链路时延、丢包率等;第二类用于估计网络中源到目的的流量强度。不管是推导网络
中药治疗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生殖器疣的临床研究一院妇产科朱桂纯赵淑贞温雪松药剂部董秀兰朱春英董力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属DNA肿瘤病毒,在皮肤和粘膜上皮细胞内繁殖,目前已发现50多种类型,多数文献报道,外阴尖锐湿疣是由HPV6,11感染。有报道HPV1...
期刊
人类乳头瘤病毒(HPV)16型相关DNA与生殖器鲍温病和鲍温样丘疹病发生有关。虽然组织学检查发现非生殖器部位鲍温病(EBD)中有病毒感染的证据,例如:病毒样包涵体和胞浆空泡化细胞,但迄今有关HPV存在于EBD中的报告则少有。为此,作者采用原位杂交技术(ISH)和聚合酶链反应(PCR)对20例EBD进行了HPV检测,调查HPV在EBD中的存在情况。
期刊
本文报道用间接法原位PCR技术在尖锐湿疣诊断中的应用。37例外阴尖锐湿疣组织,以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切片,间接法原位PCR检测HPV。结果32/37HPV6B/11型阳性,阳性率为86.5%,高于原位杂交法的阳性率(70.3%);原位杂交阴性的11例中有6例原位PCR法阳性,表明此法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诊断尖锐湿疣有重要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