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与大师在许多方面存在共通之处。从创作心态上说,他们都进入了一种轻松忘我没有羁绊的自由境界;从创作过程看,他们都使用同样大胆的笔墨,同样朴实的线条,同样表达发自心底的强烈情感。艺术家们开始主动地去感受童年,回忆和搬演童年经验。
尽管多数艺术家肯定的儿童绘画的积极意义,但对于儿童绘画的借鉴方面,处在一种舍本求末的颠倒境况里,大多数现代艺术家只是在形象和形式上向儿童艺术借鉴。而儿童绘画其根本特点就在于,他在绘画时,处在一种非自觉的状态之中,这种非自觉的状态是一种轻松忘我的没有羁绊的自由境界,从这个意义出发,这才是一个艺术家最终所要借鉴和学习的,像儿童一样绘画,不是要学儿童绘画的形象和形式本身,其重点应该放在对儿童绘画的心态借鉴上,因为儿童创作是出自本性需要和生命最根本的活力因此,还原自由本来面目,形成一种没有羁绊的自由境界,应该是一个艺术家首要工作所在,研究儿童绘画,像儿童一样绘画,从某种意义而言,的确是一条这种境界形成的有效的途径之一。
文章通过对儿童绘画的自由因素分析,并结合艺术家的实践经验,从想象、内在的共鸣与形式、内在因素情感的自由宣泄中,具体分析了这种没有羁绊的自由境界的重要性,指出艺术家作品的显现过程应该处在一种自觉中的非自觉状态中。艺术家正是由于自觉与非自觉的相互激荡,才能在某种程度上不断回归本性,贴近心灵,不断地展示着心灵而又超越心灵。文章还针对当下对自由性种种羁绊以及对自由境界的忽略现状,切实的提出一些建议和遵循原则,以期对于创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