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调查成果表明,我国约有70%的人口饮用地下水,所以地下水目前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饮用水水源。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化学生物等污染物经过多种途径进入地下水水体环境中,导致我国约有3亿人正在饮用不安全的水。调查显示地下水水质质量污染中,主要的污染物质为疏水性有机污染物,这类污染物质一般具有污染范围广、不易修复等特点。疏水性有机污染物质的成分一般主要包括石油烃类物质、含氯类物质及其农药、以及芳香烃类物质等,而且这些污染物质一般具有水溶性低,生物和化学反应活性普遍较弱的特性,同时它们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生物和化学毒性以及致畸形致癌的特性。因此,有效修复地下水污染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健康与发展。根据已有的研究可知,就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特性而言,其主要修复的方法有物理、化学及生物修复技术,与其他两种污染物的修复方法相比较而言,生物修复技术的耗费比较低,而且应用广泛,同时也不易产生二次污染。鼠李糖脂作为一种阴离子型生物表面活性剂在地下水生物修复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其生产成本较高,应用被受到一定限制。本文在探究低浓度鼠李糖脂情况下流速对十二烷增溶及迁移过程的影响时,以低浓度鼠李糖脂单糖脂为表面活性剂,以十二烷为目标污染物,以流量间接代表流速,通过一维流场实验,控制流量分别为O.1mL/min,0.3mL/min,1.0mL/min,最终检测分析孔隙水流速对十二烷增溶及迁移过程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在设定流速范围内,随着流速的不断增加流出液中鼠李糖脂的浓度不断增加,且随着流速的增加流出液中十二烷的量也不断增加,但流量从0.3 mL/min增加到1.0 mL/min时,十二烷的量增加率明显降低,这说明在一定的流速范围内,流速的增加对十二烷的增溶及鼠李糖脂单糖脂的迁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在探究低浓度表面活性剂对烷烃增溶聚集体的影响时,以鼠李糖脂单糖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为表面活性剂,以正十二烷和正十六烷为目标污染物,通过动态光散射(DLS)和冷冻透射电镜两种测量方式,研究了浓度高于和低于临界胶束浓度(CMC)的表面活性剂增溶烷烃正十二烷和正十六烷所形成的聚集体的形态和粒径大小,考察了表面活性剂浓度和种类以及烷烃链长度对增溶聚集体的形态及粒径的影响。其结果表明,低浓度条件下的表面活性剂对烷烃的增溶聚集体的粒径大于高浓度条件下的增溶聚集体的粒径;相同浓度条件下,低浓度鼠李糖脂单糖脂对正十二烷的增溶聚集体的粒径大于其对正十六烷的增溶聚集体的粒径,然而高浓度鼠李糖脂单糖脂对正十二烷的增溶聚集体的粒径小于其对正十六烷的增溶聚集体的粒径;表面活性剂对烷烃的增溶的聚集体的粒径与表面活性剂种类密切相关。